图:蒙牛终为「员工诽谤伊利事件」致歉互联网
奶业「陷害门」丑闻经证实后,引发舆论惊哗,没想到看似纯净的牛奶背后,隐藏着如此触目惊心的骯脏与龌龊。连日来,网上关于蒙牛和伊利互掐的议论甚嚣尘上。对于两大奶业巨头「互相残杀」之细节,有人津津有味,有人幸灾乐祸,有人隔岸观火,也有人唏嘘不已。
似乎是为了平息「不和谐声音」,22日凌晨,蒙牛集团发布声明撇清责任,不动声色地偷换概念,将舆论普遍认同的「蒙牛陷害门」改成「安勇事件」。而呼和浩特警方也匆忙召开时长仅三分钟的发布会,强调伊利商誉受损案仅是蒙牛个别员工伙同公关公司人员所为,「此案无更深层次背景。」让人惊叹,如此短暂时间便能下此结论,警方的办案速度,前所未有的快!
表面上看,警方与企业的「双打」比赛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但却难以消除公众的诸多疑虑,甚至有人戏谑,「个人行为」的结论,蒙牛一说,大家就都笑了,这个「谎」撒得太没创意了。
很难让人不怀疑,蒙牛的「致歉声明」,不过是自证「清白」、撇清责任、回避舆论质疑和问责压力的一种伎俩,不过是「挥泪斩马谡」的无奈之举。
近年来,中国乳业从来不缺少话题,奶源问题、添加剂问题、卫生问题、抗生素问题等等,多得能让人咋舌,经历了信任危机的「寒冬」,在国人眼中早已没了「清白」之身。2008年三聚氰胺压垮了三鹿集团,2010年圣元奶粉又蒙冤「激素门」,虽被还以清白,但巨大损失已无法挽回。「激素门」刚刚平息,又牵出此次幕后黑手事件,巨头们撕破脸皮,赤膊上阵,互泼脏水,又逃避责任,让人慨叹,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已经刺刀见红,行业发展亟待规范。它所暴露的,不只是一两家企业的道德沦丧,而是整个社会道德链条的松动和失守。人们有理由怀疑:一家在对待竞争对手时敢于无所不用其极的企业,如何保证它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陷害门」的最终结局,不应该只是将几个「替死鬼」绳之以法,而应该循线追究真正的罪魁祸首的责任,进而斩断这一行业丑闻背后的一连串链条。不管警方是出于利益交换还是保护企业的目的,其对始作俑者的放纵甚至包庇,只会使奶企行业之间的恶性营销滑向更加罪恶的深渊。是时候搞清楚奶业江湖的水有多深了!
本报记者 郑曼玲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