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防伪技术>正文
  • 标签、标识常用数码防伪技术

  • 责任编辑: 来源: 慧聪网 2011-07-10 19:58:00
  •       【】当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已逐步形成集严密的生产、运输、走私和销售为一体的国际网络,其危害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假冒行为已向高科技、高智能、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其势头异常迅猛,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

          数码防伪技术是在假冒行为猖獗之时,依托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于1997年兴起并发展起来的新兴防伪技术,目前全国已有数10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数码防伪系统。其共同的防伪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编码技术、计算机语音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及个性化信息印刷技术等技术成果,有机地构成一个防伪专业化系统。防伪系统给每件入网产品一个惟一的数字编码,该编码可通过防伪公司的查询(验证)系统进行验证。虽然各自的称谓不同,但都属于计算机编码与编码验证防伪技术。

          计算机数码防伪技术

          1.中心数据库式防伪系统

          这类系统的编码部分是由中心数据库完成,并将所有入网产品的防伪编码存储于中心数据库中,中心数据库把消费者查询时发送的编码与数据库编码进行对比,若库中存有该编码,语音提示为“正牌产品编码”,否则提示为“编码错误,谨防假冒”。同一编码若再次查询,系统提示“该编码已被查询过,谨防假冒”。

          2.密码学与中心数据库结合型数码防伪系统

          这类系统的防伪编码直接在生产标识物的印刷厂或生产企业的生产线上产生,并直接覆盖在标识物上或喷印在产品上进入市场,防伪中心不存储编码,它只对消费者查询时发送来的编码进行验证,中心数据库只对验证过的编码进行记录并再次加密。

          3.生产企业自建防伪编码系统

          这类系统的编码由企业自己产生并储存,消费者可通过企业的查询电话鉴别真伪。

          数码防伪技术的优势

          数码防伪技术与传统防伪技术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

          1)克服了传统防伪技术千篇一律的缺陷,实现了产品的防伪个性化,使每件产品的防伪特征都不相同。

          2)消费者若想买到真货,可通过电话、网络、手机短信息等方式准确鉴别商品真伪。

          3)一般来说,只要防伪公司产生编码的密钥不丢失,造假者想实现规模性假冒商品的行为而不被发现是很难的。数码防伪公司之间也无法实现彼此复制。

          4)遏制商场卖假货的行为。商家卖假货有两个前提:一是消费者主动购买假货,如购买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名牌服饰等,这与防伪技术无关;二是消费者无法辨别真货与假货,把假货当真货购买。对于第二种情况,如果真货上带有消费者可方便识别的防伪编码,可能导致的结局是:退货、索赔、被举报、被追究责任、商誉受损等。

          5)附加功能。数码防伪除产品防伪外,还有产品质量跟踪、发现假冒、有奖销售等功能。

          数码防伪技术的缺陷

          1.防伪标识本身的技术含量低

          数码防伪的标识物是防伪编码的载体,防伪编码是通过标识物标识在产品上。标识物本身防伪功能非常有限,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数码防伪标签本身容易被伪造,而且防伪标签并不精美,不适合作为包装要求精美的产品贴标。

          2.查询率低

          查询率低是目前数码防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数码防伪是新生事物,许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如何通过查询鉴别真伪;二是商场、商店未提供查询工具,即查询不方便;三是查询成本过高。有些防伪公司利用声讯台作为消费者查询的主要平台,因覆盖的范围窄,电话相对较少,加之高额声讯电话费用,导致查询率较低。有些防伪公司采用市话和800免费电话作为消费者查询电话,为了降低800话费支出,800免费电话的通道有限,而不拨打防伪公司的本地电话,异地消费者需要支付长途话费,许多消费者会因此放弃查询。目前许多防伪公司已推出了利用手机短信功能查询商品真伪的方法,查询率有望提高。

          3.标识方法单一

          除少数防伪公司实现了在生产线上直接打码外,绝大多数防伪公司只用防伪标签一种标识方法,这样使得在数量庞大、高速流水线生产、低附加值的商品上无法应用,如饮料、小袋食品、卷烟等。

          4.机器无法识读

          目前市场上能满足消费者查询的数码防伪标识,均无法进行机器识读,极大地阻碍了数码防伪技术的推广应用。

          数码防伪技术的发展趋势

          1.与传统防伪技术结合,优势互补

          数码防伪技术与传统防伪技术结合,增加标识物本身的科技含量,抬高伪造门槛,增强标识物的精美程度,实现与传统防伪技术的优势互补,是数码防伪标识物的发展趋势。目前结合较多的是:激光标+防伪编码、防伪底纹+防伪编码、网纹技术+防伪编码、防伪材料+防伪编码等。

          2.多重识别方式并用

          从单一的消费者识别向消费者和仪器共同识别转变,目前消费者要求通过商家的识别器鉴别商品真伪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政府有关部门也在探讨在商品的销售场所放置消费者自助式识别器,最大限度地遏制假冒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可行性。

          此外,具有机器释读功能的防伪编码将为物流管理做出巨大贡献。大家知道,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是每件产品上必须标识能被机器检测的信息源,如IC卡、射频卡、条码等。IC卡、射频卡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成本太高,适应范围很小。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维条码,信息储存量太小,难以描述产品特征,且非个性化,不具有防伪功能。

          基于这种趋势,有的防伪公司已经推出了个性化的、能满足消费者和仪器识别的组合编码标签;还有的公司正在研究隐形二维码与数字组合编码,既提高伪造难度,又不破坏商品包装的美感,同时又能满足机器识读和消费者识别的需要。

          3.由单一防伪功能向多功能信息化管理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编码的防伪功能将逐步边缘化,物流管理、防窜货功能、产品质量跟踪功能、售后服务功能将逐步强化。

          4.信息源标识向直接在产品、商标上标识转变

          目前产品信息源(防伪编码)的标识方法成本高,效率低,适应范围小,将会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印刷生产线上采用大规模、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标识方法,将防伪数码直接标识在产品或商标上。

          5.通过仪器监管市场是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在打击假冒商品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口号多于手段,虽然成立了级别很高的国务院联合打假领导小组,逐年加大了打假力度,但假冒商品总量仍呈扩大趋势,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高科技的市场监管手段。

          数码防伪技术与印刷工艺结合

          数码防伪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化和信息化,而传统印刷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千篇一律。数码防伪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通过印刷企业来实施,建立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源标识系统,即由印刷企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使其生产的标识具备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产品信息源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信息化的防伪商标和包装。

      

    2009年度印刷行业十大评选       评委阵容空前    我要投票
     ·十大评选七大奖项  十大人物 十大民族 十大国外 十大新锐经销之星 最具潜力 印刷器材
     ·印刷行业十大评选风声水起 参选企业获网友热评 
     ·440家企业角逐至高荣誉 印刷业十大评选创虎年盛事    
     ·评选规则    网友热评  上期回顾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防伪溯源系统解决的问题
  •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白酒防伪溯源系统
  • 河北省1.5万家企业将使用防伪技术建质量信用档案
  • 纸张上的磁性防伪技术
  • 防伪技术可媲美人民币 二代身份证咋做出来的?
  • 【记者即时播报】闵行区质监局开展防伪技术产品生
  • 山东查获"高仿"签证 70余防伪技术仅5处细微不同
  • 纳米防伪技术研发中心在天津工大挂牌
  • 主编推荐 ...
  • “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论坛”在京举办

  • 持续打造健康家电,云米科技如何突出重围?

  • 开创历史新高 iQOO 8系列多平台全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