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监管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陕西省宝鸡市质监局探索信息化质量监管新模式
□ 何 冰 本报记者 王 梅
宝鸡市质监局工作人员走进企业,了解情况,开展服务。
陕西宝鸡市质监局通过建立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质量信息数据整合,构建起信息化质量监管新模式;通过信息化与质监业务的相互融合,推进宝鸡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现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具体来说,就是制作的质监工作信息软件与计量、质检、纤检、特设、代码5个系统连接运行模式,建立了涉及质量、计量、标准、特种设备及认证认可等质监工作服务对象数据库,实现事前警示、整改、规范为主要措施的“一企一策打包服务”,提高企业自我强化质量管理的意识和水平;采取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公开制度,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从而促进宝鸡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打造宝鸡制造业的品牌形象。
宝鸡市鹏盛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信息化质量监管的受益者。2013年11月底,质监工作人员到企业检查后,针对发现的三个方面问题,填写了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一个月之内完成整改。之后再检查。总经理沈鹏告诉记者:“指出我们的问题,实际上是警示我们要规范管理。整改的过程,实际上是自身提高的过程。政府部门采用这样的监管模式对企业实实在在有触动。”
宝鸡市质监局推行信息化质量监管模式,消灭监管盲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综合职能服务前移,提升了企业自律意识。这在陕西省质监系统是首家,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
变思路 打包服务求实效
“在企业中推行信息化质量监管,是顺应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于企业快速成长的要求,当然也是我们转变职能服务发展的重要措施。”宝鸡市质监局局长杨旺余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将工业作为宝鸡立市、富市、强市之本,强调通过强存量、扩增长、抓管理等措施“三管齐下”,引导企业扩大生产,扶持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展思路,并要求全市各级、各单位都要始终关注和支持工业经济尤其是企业发展,做到落实政策零折扣、生产经营零干扰、优质服务零距离的“三个零”机制,为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同时,宝鸡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载重汽车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机床工具、电子仪器仪表、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烟酒食品、新型建材、生物医药八大支柱产业。2012年宝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9.87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全省领先,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在八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宝鸡的小微型企业也迅猛发展。如10余年前40多家钛材生产企业,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家。而这300多家钛材生产企业所生产的钛产品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市场80%以上,也占到了世界产量的20%左右。这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宝鸡因此又被称为“中国钛谷”。
宝鸡市中小微企业多达两万多家。质量渗透在企业管理和生产制造的全过程,但是这些企业质量管理参差不齐。尤其是小微企业质量管理基础相对薄弱,比如强制性检定的计量器具,无法保证按时年检;部分在使用的特种设备连制造商的信息资料都不全,相关人员没有培训就上岗操作等等。
这些存在的问题,有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
就像沈鹏,他租用别人的厂房后,看到行车能开,就没有关注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当宝鸡市质监局管理人员现场指出,使用的行吊没有生产厂方的任何信息,也没有安装备案记录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旦发生安全问题,都不知道找谁,更无法索赔。”
这些存在的实际情况,引起了宝鸡市质监局党组的思考:要实施有效监管,更为重要的是帮助每一家生产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完善管理,确保生产全过程的规范运行。
“要做到这点,必须建立详实的企业信息数据库。”杨旺余告诉记者,“底数准、变化清、信息全、服务优”是我们的目标,通过建立网格式的排查机制,摸清企业底数、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设置预警系统,及时跟踪企业,实现服务关口前移。
于是,推行信息化质量监管,采用“一企一策打包服务”的举措应运而生。
用科技 信息监管提效率
信息化质量监管,要实现点、线、面的全方位结合,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效果。也就是要建立起所有关键质量信息点,在每一个点上,列明出现质量风险的情况,使这个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尽可能实现行业的全覆盖。
前不久,记者在宝鸡市质监局见到了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宝鸡市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平台: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立即就出现11类如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监督抽查、执法办案、质量投诉、预警分析、诚信体系、工作督察、数据接口、质监通以及系统设置等服务和监督职能的关键质量信息点。每一个关键质量信息点上设置不同职能下的风险预警信息。比如,特种设备把年检时限设为风险预警信息。绿色则代表企业刚刚年检或者还有7个月以上时间,黄色预警则是提醒工作人员该企业还有半年时间就要到期年检,红色预警则代表已经超期。根据不同颜色警示提醒,提示质监人员将采取相应的服务与监管方式。
宝鸡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平台还肩负着全市质监系统业务工作统一协调、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的职能,通过信息指令、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报告等承训就可以实现业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精简管理环节,实现内部监管资源整合和信息化。
质量信息平台还承担着向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提供服务、查询诚信信息的任务,凡对于涉及首次违法行为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对到期未整改的进入执法程序,对拒绝整改和严重违法的企业将企业和产品信息录入黑名单。凡对信息平台显示的红色预警的信息,市局信息协调中心将此信息均升级为不良信息,存在不良信息公布后15日内仍不改正的严重失信行为,均升级为黑名单信息或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同时,不良信息、黑名单信息和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将按照《宝鸡市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规定处理,并在宝鸡市产品质量诚信信息平台对外进行公布。
据记者了解,这个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完成之后,平台内包括的质量诚信信息数据库,开发产品质量诚信信息管理软件,完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涉及的企业和单位质量诚信档案,都将会纳入宝鸡市政府领导下的市产品质量诚信信息网,成为该网站重要的技术支撑。
宝鸡市产品质量诚信信息网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市质监局具体负责,市人行、财政、发改、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提供服务,以及查询相关企业的诚信信息,并向社会发布企业和单位的质量诚信信息,包括质量诚信示范信息、资质信息、失信信息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信息。包括涵盖企业和单位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鉴定结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记录、诚信示范状况、违法违规等信息的诚信档案。
宝鸡市产品质量诚信信息网的信息来源相当广泛,有质监部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产品质量诚信信息,有群众举报投诉的产品质量诚信信息,也有新闻媒体报道的产品质量诚信信息,还有涉及产品质量监管的上级部门和其他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督查或通报的产品质量诚信信息。这些信息将会与宝鸡市人民银行、市质监局、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等部门实现部门之间诚信信息对接,形成产品质量诚信信息共享,从而对违规、失信的企业或者单位进行实时监管。
目前,宝鸡市质监局已经完成了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高新区以及太白县和麟游县6个区县的普查、信息录入工作,已普查登记企业单位3474家、产品949种、特种设备32813台件、计量器具62401台件、操作人员6907名,占总普查工作量53%,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6000余份,督促企业整改项目12340个。
找方法 事前警示促自律
宝鸡市质监局工作思路的转变,信息化质量监管模式的推行,得到企业一致认可。
“质监局没有处罚,给我时间整改,反倒引起了我的重视。”沈鹏告诉记者:“我也开始反思,如果计量器具不年检,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经济收入。行车不年检、操作人员不持证上岗,安全事故随时可能发生。”
沈鹏当天就亲自开始实施整改,针对发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进行处理。同时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奖罚机制。
宝鸡市威利模料模具有限公司童经理也深有感触:“只要交了罚款,该咋样还咋样,反正大不了明年接着交罚款。但这一张小小的责令整改通知书,促使我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补办手续,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一定会提高。”
规范是手段,促进企业整体质量提升是根本目的。宝鸡市质监局还出台了《服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产品标识标注不规范、证照到期未申、设备到期未检定等不涉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等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引导帮扶,责令限期整改;对于涉及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的重大质量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立案查处。对所有的质监许可项目一次性告知,针对集团化、规模化企业涉及的质监业务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各个科室及检测机构,统一打包服务,解决了重复进厂、多头监督等问题,将质监工作由传统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警示”。
“我们采用信息化质量监管模式,在推进宝鸡生产企业完善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变企业被要求整改到企业主动发现问题,提高自律意识;变每次单一职能服务到综合打包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变随机抽查到追踪每一家单位,实现全面覆盖。从而促使宝鸡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宝鸡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杨旺余如是说。《中国质量报》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