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老赖”的失信惩戒机制正在升级。
为维护司法权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和银监会联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执行查控工作的通知》(法[2018]64号),对各家银行明确上线银行存款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冻结功能和网络扣划功能的截止日期。
新规是在2013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查阅、冻结被执行人存款的规定》(下称“《规定》”)的基础上的加强版。与《规定》相比,64号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1、强制要求所有银行上线银行存款网络冻结功能和网络扣划功能。
根据此前《规定》要求,法院与金融机构是自行建立网络执行查控机制,截至目前,并不是所有银行都与人民法院建立此机制。因此,64号文明确了所有银行必须上线此项功能,以方便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通过网络查询、冻结被执行人存款。
2、除上线银行存款网络冻结和扣划功能外,也要求所有银行上线金融理财产品网络查询和冻结功能。这就意味着,未来银行配合法院对被执行人所冻结或扣划的金融资产,不再限于存款,银行理财也被纳入进来。
3、分类要求银行限期上线上述功能,根据银行类型的不同、网络查询和冻结的金融产品种类的不同,设定不同的上线截止期限。
21家银行10天内须全部上线网络冻结功能
64号文要求,21家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银行)在2018年3月31日前上线银行存款网络冻结功能和网络扣划功能。
也就是说,这21家银行仅剩10天的时间必须完成银行存款冻结够功能和网络扣划功能的上线,以方便法院对被执行人实施银行存款的冻结或扣划。
对于除上述21家银行之外的地方性银行,上线银行存款网络冻结功能和扣划功能的截止日期则多延长了一个月,至2018年4月30日。
除了存款外,银行理财此次也被纳入法院有权要求银行配合案件执行查询和冻结的范围,但目前对该类金融产品仅限于查询和冻结,并没有如存款的扣划功能。
64号文要求,有金融理财产品业务的19家银行(除上述21家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外)在2018年3月31日前上线理财产品网络冻结功能。
同时,21家银行以外的地方性银行在2018年3月28日前完成与最高人民法院的金融理财产品查控功能测试(有无金融理财产品业务都需进行测试);有金融理财产品业务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在2018年5月31日前上线金融理财产品网络查询功能,在2018年6月30日前上线金融理财产品网络冻结功能。
为了提高银行配合法院执行案件的效率和准确性,64号文还要求,银行应提升银行端网络查控数据库性能,提高反馈速度和反馈率,解决查控数据积压问题;自收到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发起的网络查控请求24小时之内,应予以有效反馈。
此外,64号文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支持银行存款在网络冻结状态下的全额扣划和部分扣划。网络扣划功能上线后,网络冻结的款项,原则上应进行网络扣划。
让老赖的金融资产“无处遁形”
此次最高法和银监会联合发布64号文是既定的法规安排,并非意料之外的新举措。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就明确,要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能力,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到2018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执行联动体制便捷、顺畅、高效运行。
实际上,在这份著名的《意见》中,除了有我们所熟知的“老赖”不能坐飞机、高铁,不能住星级以上宾馆外,还有重要的一项——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的执行查控能力,以有效解决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法院裁判生效却执行难的困境。
对此,《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加大信息化手段在执行工作中的应用,整合完善现有法院信息化系统,实现网络化查找被执行人和控制财产的执行工作机制。要通过政务网、专网等实现人民法院执行查控网络与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商、交通运输、农业、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外汇管理等政府部门,及各金融机构、银联、互联网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网络连接,建成覆盖全国地域及土地、房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证券、股权、车辆等主要财产形式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实现全国四级法院互联互通、全面应用。
按照上述规划,可以预期,最高法不仅会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强化存款和理财的网络执行查控的相关措施,未来最高法或有望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与证券、股权相关的网络执行查控的升级举措,增强对被执行人金融资产的法定执行有效性,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