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天田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兼CEO
一个好的共同体会督促你、激励你
去年,我一个朋友二次创业。互联网的创业者似乎总有勇气,觉得互联网可以摧枯拉朽,去改造一切传统产业。我的朋友觉得教育培训特别好,这个产业和医疗产业一样,相对比较传统,在数字化层面上比较落后。
他说我要用互联网精神和技术来改造教育培训产业,于是,他选了“职业培训”这个领域。他需要研究用户,他也很刻苦,跑到北京很多餐厅的后厨,对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厨师做访谈。
厨师培训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他希望研究这些年轻的厨师。因为在一个互联网人的想象中,农村孩子上职业培训学校会面临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学费很高,第二是效率很低。他想知道在这个领域内有没有“降维打击”的机会。
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做了大量的访谈后,灰头土脸地和我说:我访谈了五百多个厨师,每个厨师都和我说,为了你好,我(厨师)劝你不要做这件事。因为我对我们学校特别满意,百分之百满意,而且我的弟弟也在我们母校做厨师,我们全村的男孩都在那里学厨师,没有你的机会。
我问我的朋友是什么学校?他说,新东方厨师学校。我很好奇,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学校会得到学生100%的认可,可以让所有学生满意,把全村人带来上这个学校。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对新东方厨师学校进行研究,然后我受到了创办“得到”以来最大的启发。
我简单说几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一旦一个年轻人上了新东方厨师学校,只要放寒假回家,这个年轻人身后就会跟着一串他们村的孩子;
第二个事实:新东方厨师学校的学制很灵活,分一年和两年,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就会问:你家几个孩子,你爸妈的情况,你家住县城还是农村?
这就叫因材施教。如果家里非常困难的学生,就上一年的集训班,辛苦一点,一天上10个小时课,赶紧就业给爸妈解决负担;如果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就上两年,把基本功练得更扎实一点。你要在北京校区,半年就能毕业,因为北京生活成本太高,赶紧就业;如果是老校区,生活成本低,便宜一点,可以多上一年。学制的弹性来源于家庭情况。
第三个事实:不管一年还是两年,他们在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会被分配进“企业课堂”。
我有一个朋友是云海肴的创始人,云海肴就和新东方合作,新东方课堂的场景化程度可以和云海肴无缝衔接,他们的后厨完全相同,不论温度,还是厨房摆设等。让这些孩子通过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进入工作岗位完全无缝衔接,不需要适应期。
听到这些事情,我作为一个做线上学习产品的人已经很惭愧了,觉得他们做得很好,没想到他们还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很多学生在合肥的总校毕业后,进入云海肴、海底捞,到北京上班。首先进入一个大的集体,因为新东方毕业生基本是今天中国餐饮业后厨的主力;
第二件事:新东方会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派驻辅导员。比如,北京朝阳区是餐饮业很密集的区域,朝阳区就会有专属的辅导员。
辅导员会巡回拜访所有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满意度:你们单位福利好不好,有没有拖欠工资,对你好不好,当时承诺的条件有没有解决,有没有需要老师帮你跟单位联系的……他们会对毕业生进行长期的服务和跟踪。
当辅导老师巡访,如果一个毕业生说:老师,我不想在北京干,下决心想去苏州。老师给苏州的辅导员打电话,等这个年轻的厨师下火车来到苏州,已经有师兄为他提供好了第一份工作,当时可以入职,有宿舍接纳他。
干了两年后,年轻的厨师说:我想进修。没有问题,重回新东方做考级培训,还可以去法国蓝带厨师学校进行大厨进修。
再干几年,能力更大了,年轻人想回老家创业开餐馆。当地的烹饪协会的会长肯定是新东方的师兄师姐,回到老家,师兄师姐帮你找人,帮你招工,开业的时候所有领导给你送花篮,“帮”你开业。
听完后,我非常震撼。我从未想到在学习培训领域,终身学习这个模型是在一个培养厨师的职业学校实现的。他们不仅实现了帮助这些农村孩子从一无所知,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厨师,还实现了终身共同体。一旦成为新东方的学生,只要你没有离开餐饮行业,学校会对你终身负责。
从这件事情里我学到两点:
第一,终身学习的场景和人的发展紧密相关,而不是和内容紧密相关。“得到”是一个线上内容的产品,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局限的认识,终身学习要和人的终身发展紧密绑定。
第二,终身学习需要有共同体的建构,因为学习反人性而且很艰苦。
什么可以帮助一个人完成高质量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我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好的共同体会督促你、激励你,在一起的力量可能超过所有的老师和课程。这是新东方学校给我的启发,带着这个启发我觉得“得到”做得非常不够。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
很多人知道“得到”是一个线上课程的提供者,尤其是通识类的课程。我们服务的总用户数有4000万人,220门课程,课程量很少。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给“得到”的不仅是一天五毛钱的学费,更重要的是他们投入了时间,我们要负责的是那个指标——“国民总时间”。
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当一个人投入15分钟到你的产品就不能给另一个产品15分钟,我们必须要对15分钟负责。“得到”一直坚持做头部课程,所有课程一定要通过“得到”的品控才可以上线。
疫情期间我们加班加点完成了两件事:
一是“得到”在北、广、深、武汉等10个城市,一共建设了10个“得到大学”的线下校区,现在只能做到每周一场活动,明年可能做到每一天都有一场线下活动。大家可能很意外:“得到”的线上效率很高,你们怎么反过来做线下?
二是“知识城邦”,用户共享笔记和学习心得的地方。“得到”邀请大量用户把自己的学习历程共享出来,此外还有“得到”搜索,我们现在积累了很多优质搜索数据。
通过前几年的努力,我们拥有了优质的师资和课程,市场公认“得到”的课程品质很高,但我们知道这远远不够。
2000年前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教育不是灌溉,教育是点燃。这对于做内容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刺激,过去可以通过更有效率的方式和技术提供更多的内容,哪怕是更好的内容。但今天远远不够,因为这些工作只是在灌溉。
教育本质不是灌溉,而是点燃。让每一个学习者可以被看见,让他们在向上的历程中可以被这些教育点燃。如果只是灌溉,可以靠效率的方式,像一个工厂一样生产内容压榨学习者,但现在,即使这样也是不够的。怎么办?
“得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我们把内容分为两个大的系列:
一个系列是跨界大通识,其实对于现代通识来说,除了需要懂点“哲学、经济学”,难道不应该知道一点芯片前沿的最新进展吗?难道不应该知道新材料领域会在未来5年发生什么变化吗?这是“得到”过去4年一直做的事情。
如何真实地提高一个人的竞争力。前几天我们上线一个课程,请一个初中毕业生做的,准确地说是初中肄业生。他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学过厨师,创立了一家餐厅,开业不到两年就拿到了米其林一星,他的名字叫段誉。
他是如何完成自我培养和自我打造的?这个过程难道不值得我们“翻译”吗?“得到”和他合作,“翻译”了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生到一个顶级名厨的成长历程,分享给用户。
我们认为体系+实践同样重要,两样加在一起才可以满足一个人“生而为人,不断成长”的需求。
另一个系列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得到”有一句话:让线上归线上,线下归线下。
线上是为了提高效率,利用人的碎片化时间可以交付一个高品质的内容,但这是灌溉。没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没有共同体关系,这不叫完成教育。在线上完成灌溉之后,我们会请大家到线下建立师生关系,构建共同体,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闭环和交付。
我们有一个特殊的课程,让每个人必须成为老师,像竞赛一样把自己干得最好的事“翻译”成一个8分钟的课程,分享给同学。这是一个点亮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成高效率学习的过程。
前几天在“得到大学”的活动上,一位“得到”同学就讲了一个事,这件事“刺激了”非常多人。
他临危受命当了一个月幼儿园校长,他只用了一个方法就把幼儿园盘活了,这个方法叫“夸”:第一,每个人每天必须夸自己一句;第二,每个人每天必须夸一句自己的同事。当然还有一些细小的方法论,坚持了30天,这个幼儿园完全盘活了。
他的演讲只有8分钟,全场轰动。这个方法瞬间可以点亮很多人,瞬间可以被分享,这是共同体带来的价值。
“得到”不仅服务个体学习者,每个人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和需求自由需要,同时还跟很多团体学习者合作。比如,平安既是我们的企业合作用户,也是“得到”优质社会竞争力内容的提供者。
疫情之前我接待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客人,他叫达斯,是非常著名的营销专家,哈佛商学院副院长,分管哈佛线上教育和一些出版事务,去年他带着哈佛的团队来到我们公司。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得到”这样的在线教育的产品打败了哈佛商学院怎么办?
我当时很开心,但我很谦虚,我对他说,这件事肯定不会发生,但是我要把你的问题贴在我办公室墙上,因为我很光荣。
我也知道他为什么会问我这个问题,因为“得到”的发展速度很惊人,它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我知道永远不可能有战胜哈佛商学院那天,因为哈佛商学院400年形成的传统,我们至少也要花400年形成。
不是因为这400年有更好的大楼和更高级的教授,而是形成了一个信任的共同体,一代代哈佛校友形成的共同体,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在短时间内完全不可能追上的。我也对达斯说: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深有启发,你怎么成功的,我们也要怎么成功,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灌溉的功能,更要重视共同体的能力。
我们反复强调一件事:教育要交付内容。如果仅仅是交付一节课,比如经济学课,不管是曼昆教授在哈佛,还是薛兆丰老师在“得到”,本质是一样的。但教育不仅仅是内容,还需要交付内容,交付内容不是教育本身。
我们今天对教育的理解就两件事:一件是选拔人,另一件是点亮人。
为什么K12阶段学习动力不是问题?因为有高考。为什么企业培训和终身教育很难?因为没有高考,缺失了选拔机制,动力是一个大问题。真正可以给人以动力的那个教育的起点是一套好的选拔体制。能有一个好方式把人选拔出来,让每个人都对这套选拔体制有共识,这可能是教育的起点。
它的终点是什么?我认为是那三个字:点亮人。让他在一生中某一个瞬间曾经被点亮过,这是教育的功能。
对“得到”来说,很多用户会来,也会走,没有关系,如果在成人之后学习历程中曾经被某一个老师点亮过,“得到”的功能就已经实现了。
世界是由挑战构成的
去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这么重要的时刻,我们向用户发出行动的邀请,当时提出了八个字:“我辈中人,躬身入局”。万万没想到跨年演讲之后,“我辈”这两个字突然火了,很多领域不断地有人引用这句话,用“我辈中人”作为对自己认同感的标签。
为什么火?这种级别的内容我们准备得很多,但是没想到“我辈”二字火了。这就和前文提到的新东方厨师学校一样,每个学习者都是孤独的,我们需要不断探索获得一个共同体,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共同体是重要的使命。
为了让学员体会到共同体,我们推出了“得到学分”。“得到学分”不像芝麻积分那样可以用来交水电费,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此外还有“知识城邦”,让学习者彼此看见。第三是“得到大学”,在每个城市里建立同城的学习关系。
疫情之后我们启动的一个项目叫“启发俱乐部”。我们在北京华贸中心建立了一个透明的小剧场,每周三晚上举办演讲,限100人参与。就像俱乐部一样,可以喝点东西,听一个知识的脱口秀,其他时间开放给共同体的成员。我们欢迎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记者来宣读他们最新的调研报告,也欢迎每一位普通同学来讲述教学相长的体会。
每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特别像“得到”用户的年会。所有的“得到”用户聚在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坐标上彼此证明、彼此印证。
过去我们认为学习就是提供最好的内容和老师,这些还不够吗?不够。一个人的学习如果在进程当中,他的行为一定会发展,他一定会从一个轻度学习者变成一个重度学习者,再变成帮助别人学习的学习者,最后变成老师。这不是自然发生的,这一切需要设计。普通的“得到”用户如何成为校友,彼此接纳?我可以成为教你“怎么把客户约出来”的实践者,也可以成为他人的老师。
这个共同体不断发展,是一个温和的选拔过程,当这个过程存在的时候,你的学习者有了新的动力,就有被点亮的可能性。
去年某天,我在“得到”后台看到一个用户的留言,他说:老师们好,我是“得到”的用户,来自内蒙古赤峰市,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我们村离省道公路特别近,我看到车来车往,人特别多,我想在地里种一点菜拿出来卖,可以增加收入。但是没有想到卖得不好,成本已经投入进去了,我想请问老师们怎么可以卖得好一点?
看到这个问题我挺辛酸的,我没有想到“得到”有这样的用户。其次,我不知道哪一个老师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相信他们回答不了“如何在路边卖菜”的问题。
但我们还是把这个问题放出来。另一个重度用户说:卖菜的那个人,我可以回答你。
第一,虽然你们家门口车来车往,但是菜卖得不好,很正常,因为那是车,不是人,来往的车很少停下来;
第二,你是小农经济,不要把菜拿到菜市场去卖,你可以到淘宝买那种编织的菜篮子,把这些菜用什锦的方式包装起来,这样就解决了讲价的问题,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可能损失的问题;
第三,到附近打印社打印一个横幅,要红色的条幅,宋体白色大字,字越大越好,然后打上一句话,“进城看亲戚,带蓝农家菜”。如果是你们那里比较晒,你还要搭一个棚子。请注意,你的条幅是红的,棚子要用塑料的PVC材料搭,要搭黄顶,因为红色和黄色对比最强烈。
最后,不要忘了打印一个微信和支付宝的条码,然后把菜放在路边。因为你是在卖带给亲戚的礼物,所以价钱可以高一点。这样的方式可以把菜卖得更好。
我做“得到”这么多年,那是我最激动的一天,我真正看到学习的共同体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一个重度学习者溢出的热情,他很有水平,回答的问题里包含多少商学院老师完全不能回答的问题,包含了行为设计学、营销学和定价心理学的知识。
后来,我们找到了这个人,发现他不仅是得到的重度用户,还报名了得到大学,他的名字叫黄碧云。他是一个普通人,专门辅导小零售店。我们请黄碧云开了一门课,叫“怎么开好小店”。因为中国99%的创业者都开一个零售店、小超市、电动自行车店等。
如果我们可以为学习者构建这样的发展道路,学习者就会有惊人的学习成果贡献给这个社区,社区也就会进一步发展。
我特别想分享芬兰教育部写在他们战略报告里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不是由领域构成的,而是由挑战构成的。
什么叫由领域构成的?就是我们要上商学院,上营销学课、金融学课、会计学课等。什么叫挑战?就是菜卖不出去怎么办?里面包含设计学、营销学,但是这些不重要,我们就是要解决当下的问题。
我们做企业培训也是一样,因为我们服务的每一个学习者不是学生,而是企业工作者,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回到岗位之后可以更好得应对挑战。我们的目标是这样的,但我们方法是不是这样呢?
有一所学校在北京郊区(怀柔的九渡河),要开很久的山路,天气不好就可能遭遇泥石流。当地领导希望引进一所名校。学校校长说:北京(市区)不缺一个正式的、宽敞的、明亮的学校,怀柔最需要,而怀柔最穷的地方就是九渡河。我什么都不要,我要办一个山区小学。
领导很欢迎,也很苦恼:这么偏远的地方我怎么能招到老师?
校长说:你不用管,我有的是老师和课程。
这位校长来到九渡河之后,他什么都没有改造。因为九渡河处在四个村中间,这四个村的孩子都要上学。他在这四个村贴了几百张告示,给九渡河小学招募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只要你是这个村的共同体,你在这里生活,你有一门手艺,无论是种草种花、养兔子,还是做饭、磨豆腐,你都可以报名成为老师。
两周之内学校招了八十多个老师,但很多都是老年人。他们开了一门课,叫“磨豆腐”课,选这门课的孩子就是要学会做豆腐。同时,他们和城市的“姊妹”学校联谊,要把“豆腐”卖给城市里的孩子。
为了磨豆腐,这些孩子要上科学课,要知道“磨豆腐”的原理;还要上数学课,要对自己磨出来的豆腐定价;他们还要上语文课,要给豆腐写一个广告语。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卖的豆腐比其他孩贵一点。为此,还要学一点营养学,增加一些优势,比如,我的是“五种豆子”磨的,我的是“山泉水”。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可以写非常流畅的文章,而且还是营销学相关的文章。他们懂心理学,知道定价,还知道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如何把自己的豆腐磨得更好。这些孩子不见得能在高考中胜出,但也不见得会输,因为他已经被“磨豆腐”课建模了。
这个校长叫李希贵,我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当代教育家之一,他做的很多尝试也适合我们去研究。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作为一家线上公司,我们希望把学习体系改造为“以挑战为核心”的体系。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