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2010,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 责任编辑: 2011-01-06 08:51:57
  •   “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已走到最后一天,当新年的第一缕晨曦照在我们脸上的时候,中国也将步入“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国内国外诸多“变与不变”的形势和情况、“新与不新”的矛盾和问题,陪您走过3个年头的《七日谈》将继续努力,剖析洞察中国现时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揭示本质,和您一道,感受这个国家的脉动,见证这个社会的变迁。在此,我们特别推出本期专版,全景扫描《七日谈》2010年度刊发的重点文章,与您一同回顾这跌宕起伏的一年。

      2010年的世界并不太平。发达国家依然挣扎在反通缩的泥沼,而新兴经济体则战斗在反通胀的前沿,世界经济潮流的主导力量在悄然转化,同时伴随着密集的攻防博弈和纷扰的种种事端:我们不断听到贸易战争、货币战争、敏感地区争端。我们不断看到少数国家或借这样那样的理由向中国发难,或干脆拉帮结派、耀武扬威地展示大炮巨舰,试图通过老派的“亮肌肉”把戏继续掌握控制权……

      2010年的中国并不平静。上半年,还有人发问“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准备好了吗?”下半年,焦点话题已经变成了“如何抗击通胀、把价格总水平稳定下来”。这一年,我们看到楼市新政如何艰难推进,控物价“组合拳”如何火线出台,新拆迁条例如何两次公开征求意见,至今难产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又经历了如何的千呼万唤……

      2010年的中国人,冷暖自知,感慨万千。我们期待劳动的体面、生活的尊严,更期待公平正义的阳光能够更加温暖,通过诚实劳动能换来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和命运的转变。对中国人来说,“大国崛起”和“中国梦”不是一串漂亮的宏观数据,不是畅销书榜单上的书名,不是外国媒体送上的“高帽子”,而是一方充满机会的土壤,一份不断提升的保障,一种公平正义带来的安全感……

      无论是否捂着脸、无论是否习惯,中国都在以大国的身份,站在世界的前台,它面对挑战、它并不完美,可脚下的土地依然是我们一如既往寄托希望的所在。让我们重温往日,擦拭信仰,迎接明天。

      关键词

      国际博弈

      尽管有些人不愿意看到中国日益强大,总是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设置这样那样的障碍,但他们至今也没认识清楚,或者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国不可能再按别人的旋律起舞,毕竟那个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谷歌退出秀”:政治幌子下的商业权谋》,2010年1月22日

      编者手记:2010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却依然晦暗不明。也是在这一年,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前所未有地复杂起来:自“谷歌退出事件”开始,中美之间先后就人民币汇率、贸易纠纷、对台军售、黄海军演、南海争端等问题展开了密集的攻防博弈;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等再起波澜,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生的撞船事件更令中日关系空前紧张;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起争端;西方一些人和媒体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抛出各种手法和议题向中国发难。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必须要对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国际环境保持足够的清醒。一方面要明确,“国强必霸”不是中国的逻辑,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另一方面更要明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牺牲自己的核心利益。对中国来说,别人吹捧也好,唱衰也罢,我们都应当保持冷静头脑,全心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用本版9月28日刊发的《当今中国需要涵养大国心态》一文中的话来说,就是“正确认识自我,从容面对世界,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奋力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文化软实力

      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对于今天重回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认真思考、总结历史和时代的经验启示,以长远的目光和全新的高度对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再认识、再理解,将其进一步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将文化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上来》,2010年2月26日

      编者手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春节热”在全球不断升温,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长的生动展示。但在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软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种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从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娱乐化,到各地风起云涌的“名人故里”之争,再到关于曹操墓发掘的是是非非,人文精神均被“逐利”二字无情地踏在脚下,本版刊发的《“功利型保护”实属“破坏性发掘”》等系列文章对此进行了明确鞭挞。

      令人欣慰的是,国产电影在2010年大放异彩,不但票房再创新高,而且贺岁档基本成了国产片的天下。正如本版7月30日发表的《中国电影“接地气”才更有底气》中所言,国产电影正在以更加自觉的意识和全新的观念去“接地气”,追寻与广大公众的情感共鸣点。

      关键词

      让人民批评政府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广开言路的理念,也是凝聚社会各方共识、推动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主动而为,以完善的手段和制度保障人民畅所欲言,让公众对政府的工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是直言不讳、毫不留情地批评,政府才能充分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诉求,施政行政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更好地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推动改革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不竭动力。

      ——《让人民的批评真正产生实效》,2010年3月12日

      编者手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政府工作和政府官员、公务员的表现,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人民不满意的地方还很多,如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铺张浪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等不良风气盛行,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应当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创造各种条件来保障公众的民主权利,让人民提出批评、表达意见。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凝聚社会各方共识、推动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而要让权力真正走到阳光下、成为一种有限权力,更要探索和完善以制度化的约束力来解决问题。4月,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提出“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我国对“裸官”的管理有了专门、详尽的制度依据;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执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可以想见,规范约束公权力,让各级官员真正对法律、对人民常存敬畏之心,还将有更多紧箍。

      关键词

      体面劳动

      让劳动价值得到应有回报,让劳动者权益得到应有保障,这不仅仅关乎一个人的生活温饱或小康,更关系到劳动者的体面和尊严,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让劳动者真正实现体面的劳动、尊严的生活,“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才不会只是一句口号,才能激励全体人民尊重劳动、保护劳动、热爱劳动、勤奋劳动,才能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实现体面劳动让劳动者更有尊严》,2010年4月30日

      编者手记:“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之所以今天凸显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说明这一点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从长远意义上看,体面劳动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而这也是本版曾多次深入剖析的问题。

      《七日谈》6月11日刊发的评论《调整二次分配政府应有更大作为》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空前提高,但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比较滞后,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趋势明显,这种情况急需改变。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也日趋复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正如12月10日发表的《莫让弱势心理动摇对社会的信心》一文指出的那样,只有减少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的被剥夺感、不公平竞争导致的被侵害感、权力寻租导致的无助感、社会保障有限导致的不安全感,全社会的弱势心理才可能得到缓解,人们才会对公平正义有信心。

      关键词

      楼市新政

      由于地方与国家、地方与地方在相关利益诉求上不尽一致,目前地方版楼市调控政策进度不一、力度不一,宏观调控再次遭遇地方政府“利益自保”的阻力。一旦调控政策不能全面落实,持续发力,“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将成为泡影。在各方利益进入深层博弈的关键时期,就更需要国家下决心,解决调控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政策洼地,确保政策的执行力不被架空、不被侵蚀、不被歪曲。

      ——《落实“新国十条”须防止地方利益自保》, 2010年5月14日

      编者手记:2010年的中国楼市,在调控新政的大背景下异常纠结,在“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的争锋中艰难拉锯。年初,人们对新一轮楼市宏观调控寄予厚望,很大程度上因为中央第一次表态将对稳定房价不力的官员进行问责。然而,自4月中旬楼市新政正式出台以来,无论是“新国十条”满月时即已现地方调控疲软现象,还是后来新政效果衰减,都让我们看到,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更多还是在房地产市场之外。

      12月24日刊发的《楼市越调越涨要多从根儿上找原因》一文中明确指出,在中国,房子的事儿很大程度上与单纯的“住”无关,而与人们怎么看“发展”、怎么看“政府”、怎么看“分配”、怎么看“保障”有关,房地产市场成了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我们不能只看到市场的抗药性,更要从“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靠市场”的居住模式和“人人要有自己的房”的社会心态上寻找越调越涨的根源。

      目前,楼市调控的难度空前,但“居住问题不可能靠纯商品化方式解决”、“发展保障房让人人有房住”已成为社会共识。《七日谈》文章数度指出,政府如何更积极作为,在更透明公正的前提下提供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保障房特别是公租房房源,让“人人有房住”、“租房也是好的选择 ”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缓解住房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物价调控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社会资金转向炒作农产品而非投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一定程度上正反映出当下投资办实体利润之微薄。超量货币刺激了经济回升和通胀预期,房价飙升、资本市场暴炒各类振兴规划极大助长了全社会的投机风气,短期内想引导全社会形成一个健康的财富积累模式,逐渐改变“快进快出、挣快钱挣大钱”的投资心理,让社会资金踏踏实实做回实业,可谓殊为不易。

      ——《抑制炒作风更需为游资找出路》,2010年6月4日

      编者手记:如果说,2010年上半年的农产品价格猛涨还只是引发了不大不小的忧虑,那么下半年稳定物价、抑制通胀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主题,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局面,年内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于年末两次加息。

      “通胀预期比通胀更可怕”。我们不应渲染通胀,也不能将过多的流动性完全归咎于国内政策,但在保持经济增长、容忍温和通胀的同时将其对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无疑十分紧要。11月,国务院出台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综合措施,引发民意热烈反响。对此,11月19日发表的《控物价保民生各级政府要积极作为》中指出: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稳定物价是民众心声,是国家之责,更是检验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试金石。于短期内缓解民众生活压力需要平衡供需关系,长远地稳定价格预期则需要停止超发货币,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包括收入分配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制度改革,让民众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真正对抗通胀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舆论新格局

      在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的同时,反对、阻挠和破坏舆论监督的各种行为却也在现实中频繁上演,舆论监督依然面临着不容乐观的社会环境。有针对性地破解和扭转当前存在的舆论监督困境,进一步完善、细化和加强制度性保障,真正让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力量,已显得十分必要而急迫。

      ——《舆论监督缺的不是支持而是切实保护》,2010年8月6日

      编者手记:在舆论监督日益活跃的今天,我们依然非常遗憾地发现,新闻媒体和记者被殴打、被围堵、被通缉、被封杀的消息接连不断。对新闻媒体来说,当下缺少的不是社会各界对舆论监督的空泛支持,而是对舆论监督真正切实有效的保护。

      当然,在呼吁各级党委政府正确认识新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新时代对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版11月12日《在新的舆论格局下媒体当更有作为》一文提出: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各种信息资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新的集散地,同时也成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较量的新战场。各类媒体必须加速适应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充分发挥各自的定位功能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关键词

      “世界第二”

      标志性的跨越见证了中国的崛起,正是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些总量指标的整体上升,才提升了中国的世界地位,中国的声音才有人愿意认真倾听。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争论要不要拒绝别人的“高帽”,而是要继续干好自己的事,脚踏实地地提升“世界第二”这个角色的含金量。从长远意义上说,“国强”才能“民富”,而“民富”则是国家更趋强大、实现更多超越的必由之路。

      ——《对“世界第二”多些清醒少些菲薄》,2010年8月20日

      编者手记:以美元计,中国第二季度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这个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在我国国内却没有引发太多欣喜。“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仅为日本1/10”、“还有4000多万人仍未脱贫”等声音显示出国人一贯的务实与理性。

      第二大经济体不等于第二强国,光鲜名头背后的忧患颇多,如财富分配失衡日益严重,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于沉重等等,对此,本版进行了长期关注和解读。在4月2日《让经济社会“两条腿”走得更协调》中指出,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让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协调、更均衡。在4月9日《功利主义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害》中指出,矿难频发、防灾减灾存在诸多短板的背后,更暴露出这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另一面积累的欠账,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在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功利主义、“GDP主义”倾向。在7月2日《8万亿“国富”当如何造福于民》中指出,国家财政收入单方面高奏凯歌并不值得欣喜,只有发展全面反哺民生、“国富”真正造福于民,公众感知才能和宏观数据达到平衡,动辄数万亿的财政收入才能被注入更多公平正义。

      关键词

      政改“滞后”之辩

      中国政改“滞后论”既有悖于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根本站不住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中国社会安定团结,战胜了诸多罕见的艰难险阻,不仅说明我国的政治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足以表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勃勃生机。对于中国来说,要走的是自己的路,西方那一套既不是普世价值,也不是终极目标。

      ——《中国政改“滞后论”根本站不住脚》,2010年10月29日

      编者手记:长期以来,在西方和国内一些人中间流行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公认的“中国奇迹”,但政治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因此中国的前途命运难说一片光明。围绕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一些国外媒体纷纷猜测所谓“中国全面启动政改”的可能性,并再次不失时机地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道路指手画脚。

      对此,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七日谈》评论鲜明地指出,国内外一些人之所以四处散播中国政改“滞后论”,实际上是在通过加强对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争夺,幻想着让中国按照他们设定的“路线图”发展下去。这种所谓的“路线图”,说白了,就是走西方的路。我们认为,衡量一种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归根到底要靠实践来说话,靠事实来讲清。

      我们坚信,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在路上,还在不断完善和成熟过程中,但只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制度、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必将继续向世界展示巨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创造出更多的“中国奇迹”。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发挥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用好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和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让“两个优势”、“两只手”更好地结合、整合、融合起来,这是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走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所必须破解的历史性课题。

      ——《“十二五”开好局尤须加深“两个认识” 》,2010年12月17日

      编者手记:围绕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内外舆论展开了一轮热络的讨论。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规划和部署,已经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项国家制度。正如本版10月22日文章《科学战略规划凸显中国发展之特色》所言:“在充分尊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去主动谋划未来发展的战略框架,不仅是中国发展具有战略性眼光和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这些年中国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突出优势所在”。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穿越战略机遇期的后半段,趟过必须破解日益凸显的矛盾才能实现黄金发展的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巨大挑战前所未有。这种挑战来自于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的外部激烈竞争,也来自于中国经济“转方式”刻不容缓的内部现实压力,兼有再度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顺利实现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发展要求。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意味着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将面临更多两难境地,意味着对处于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

      (本版撰文/毛颖颖)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论商会的十大关系
  • 一个不怎么管理公司的老板如何把生意做到10亿
  • 直播间“翻车”:新产品梦想通过直播引爆难比登天
  • 把价值10亿美元的未来独角兽搞垮:速度,真的很重
  • 二次创业者复盘最失败的项目:我犯的最大错误是认
  • 如何营造社区高品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 很多VC其实不懂商业的本质 提的建议都是歪门邪道
  • 李东生历经“生死轮回”:顺势者昌,革新者强,唯
  • 主编推荐 ...
  • “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论坛”在京举办

  • 持续打造健康家电,云米科技如何突出重围?

  • 开创历史新高 iQOO 8系列多平台全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