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丽越老师的见面是在一个酒店的大堂里,当天朱丽越老师的先生在那里谈事情,所以见到朱老师的时候,她自己很安静的坐在一旁,手里拿了一本《巴黎评论》写写画画,短发的她看起来利落又优雅。我看到她的脖子上带了一条非常好看的玻璃材质的项链,我想,那一定是她自己的作品。哦,忘了说,朱丽越是一名玻璃艺术家。
玻璃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其实并不算长,国人对玻璃材质的艺术形式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对玻璃的认识还停留在相对廉价的家居用品上,但是对朱丽越来来说,艺术作品的材质并没有廉价与昂贵之分,艺术之价值是在于艺术家的精神内涵所赋予材料的:“在中国,以玻璃为材料的设计品和艺术品并非像陶瓷一样属于我们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也没有形成像陶瓷一样成熟的市场分级,所以除了日用玻璃之外,人们对高端的玻璃设计品和玻璃艺术品还知之甚少,更没有把玻璃视为一种可以承载艺术观念的材料,对玻璃设计和艺术的市场开发,以及材料的可能性的探讨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的差距所在。”
“您的作品会受到欧洲玻璃艺术品的风格影响么?”当我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朱丽越想了想,她说:“每一个艺术家或者普通人,他本身有他生长的土壤,你逃不开这个。”其实朱丽越并没有刻意让自己的作品去体现中国传统元素,也没有刻意去模仿欧式的创作风格:“我的创作题材和观念在这几年里经历了一些变化(像其他艺术家一样)。我喜欢从我们自身的文化根基中寻找素材,同时我也喜欢那些能体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主题,或是即兴的、以发挥材料本身特质为乐趣的抽象作品。”
“ 就如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也会形成不同的形态,每一个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家都会自然的带有其特有的文化和心理烙印,而这种烙印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带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中。中国社会价值观有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比“个体”重要,“共性”比“个性”重要。中国的艺术家比较喜欢在艺术主题上寻找“更高的意义”或者“使命感”。比如: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或反映社会底层困境、或反映政府意图、或表现形而上的哲学理念、等等。但是关于艺术家的个人感受、情绪、心理的表达却不是很鲜明或者强烈的。在玻璃艺术领域里,中国的艺术家尤其喜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寻找创作主题,这也是我们国家一直把玻璃艺术作为“工艺美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而造成的。”
“我也经历过这种阶段,刚毕业的两年,我也做一些旗袍啊,山水(的作品)啊,是挺好卖的。”但是朱丽越认为,这些东西的确在外国人眼里非常的小众又新鲜,但是这并不能因为作品在国际展览上被人喜欢,你就把它当做一件优秀的有想法的艺术作品。在现在的创作题材中,传统文化的元素仍然会出现,不过已经是基于不同的认识层面和表达方式:这些元素已经被抽象、被解构和重新组合,作为艺术家的一种记忆和理解的形式被展现出来。
“你可以有使命感,但是你也要承认没有使命感的人。”可能朱丽越就是自己说的“没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吧, “就好比,一个小说家最重要的是写好一个故事,让读者觉得故事好看。”那作为一个艺术家,她也要让自己的作品有艺术价值,能够更好的使用艺术语言,能够更好的传达作为艺术家在这个世界的思维角度。“作为一个艺术家,没有必要成为推广某种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工具,我更愿意表达我所要表达的。”
这样的朱丽越看起来非常的特立独行,她身边的朋友也都是一些有趣的人,不过她对有趣的人的定义非常明确,“并不是说你做了几件有趣的事就能被称为有趣的人,有趣是一种修养,能够在重复和琐碎的生活中过的有趣是一种境界。” 好像每个艺术家都是“多才多艺”的,朱丽越除了对玻璃有着深深的迷恋,对植物学、电影以及历史也颇为爱好,她说:“每一个艺术家不可能只关注自己专业方面的东西,大家都要看点书,看点电影,这种东西是培养生活敏感性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有好的艺术想法是和这种“生活的敏感性”分不开的。很多好的想法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敏感,好的艺术家是善于捕捉、提炼和表达的人。
采访全程,我都能够感受得到朱丽越优雅的谈吐和理性的思考,她有自己对于艺术表达感性又浪漫的执念,也能体会到她对玻璃艺术在中国发展的理性思考,更能够体会到她在生活上的多姿多彩,或许艺术家就是一群享受生活又敏感于生活的人吧。
特别鸣谢:
图片/朱丽越
采访、撰稿/Jane
感谢不是美术馆友情支持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