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校友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友会作为联系校友与学校的组织纽带,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地方校友会作为校友总会的分支机构,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基础和打造学校品牌的阵地。地方校友会的发展对于充分认识校友资源,拓展校友会工作思路,改进校友会工作方法,做好校友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校友是重要的人脉资本和无形资产,是高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友会具有联络广大校友,组织校友回馈母校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政府、高校和师生的重视。高校校友工作开展的水平、校友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在整个学校建设中变得越来越迫切。
地方校友会的作用
地方校友会作为校友总会的分支机构,是联系母校与校友的重要纽带,是弘扬母校优良文化和传统、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阵地,也是校友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方校友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是校友总会的支持者和实践者。校友工作的基础在于各院系、各专业、各地区校友会。在整个校友工作体系中,校友总会只是承担组织者和倡导者的角色,很难深入基层去了解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校友信息并展开相应的活动,必须借助于了解当地情况、热心为母校服务的地方校友分会力量。从大的方向上来看,各地校友会才是最终的落实者和实践者。
它是激发校友归属感的情感纽带。“归属感”的需求决定了校友和母校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因为难以忘怀的青春和汗水,使得母校成为校友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由于在共同区域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校友因为生活环境的相似性,使得彼此之间有更多沟通与交流的话题,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人脉关系。在地方校友会,校友之间交流方便、社会经历相似、情感相通,使得大家参加校友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它是落实校友总会政策与活动的基层组织。地方校友会好比各地社区居委会,能够将最宏观的政策通过最有效的方式落实。各地校友经过多年打拼,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比如:人脉、资金、技术等等。通过地方校友会的组织情感纽带,能激发校友建设母校的热情,推进校地合作与交流,促进母校发展和校友事业的进步。
地方校友会虽有诸多优势,但母校的组织力量对其影响相对薄弱,更主要的是依据地方校友会的自治能力。目前,许多地方校友会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运行机制和发展渠道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地方校友会为何参差不齐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自发组织的同学会,但其组织与活动形式比较简单,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纵观全国,地方校友会的发展具有明显差异性。有些地方校友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运行机制也较为成熟和完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增进了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为母校的发展作出了持续的贡献。据统计,清华大学大约有15000名毕业生现在广东工作,他们为此成立了深圳校友会金融投资分会等为校友提供交流机会,促进自身发展。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校友会未能发挥整个校友体系中的阵地性和基础性作用,也有些地方校友资源非常丰富,甚至根本没有组建校友会。
总的来说,高校校友会的发展必然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各地校友会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加深认识、探明原因、制定策略,并加以改进。从搭建地方校友会平台的角度,探究地方校友会规模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高校重视不足,缺乏足够支持。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及其所拥有的财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不仅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精神资源。校友资源是学校办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本,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对校友、学校、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一些学校领导对校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校友工作的重视不够,在对校友工作的支持上非常有限。
目前,高校校友工作还处于大力发展时期,校友工作中经费缺乏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有不少地方校友会由于资金问题而形同虚设。其实,校友工作经费的预算在学校总预算中所占比重非常小,但足以影响到校友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是行业分散和发展梯度等因素导致交流障碍。校友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千差万别,发展道路也各有差异。由此产生的不同物质和精神需求使得地方校友会的建立和工作开展具有相当难度。面对需求的多元化,母校如何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使得来自各行业的校友以母校的情感纽带联系起来,齐心协力为母校服务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创建地方校友会的学校一般历史较为久远,校友之间的年龄、社会地位、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如何实现“新老结合”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缺乏专职人员,团队松散也是地方校友会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其本身的发展状况和实力问题,地方校友会难以摆脱民间社团组织所具有的松散性。主要原因是缺乏成熟的专业操作团队,除了依靠校友总会的组织领导,地方校友会负责人大多采取兼任的形式,缺乏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工作队伍。
地方校友负责人很少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权威性和号召力,理事会成员缺乏代表性和活力,部分校友会骨干的跨地区调动,往往会导致机构出现真空和组织瘫痪,使当地校友会失去正常运转的能力。
地方校友会路在何方
为了规范地方校友会的组织与发展,将其潜在优势真正融合并发挥出来,形成统一而坚定的力量,建议从以下方面做好建设和完善工作。
落实校友观念,提供切实支持。校友资源是学校重要的资本,运用恰当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经济与社会的繁荣。站在学校角度,学校在做财政预算时将“校友联络经费”作为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拨款,尽量避免因为经费短缺造成的活动流产。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校友工作机构,安排专员进行校友联络工作。通过实习机会、定期问卷调查等方式关注校友发展动向,发挥学籍档案在校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建立校友档案库,实现校友工作全面规范化。同时,学校校友会借助校友资源自筹资金。比如通过对校友捐赠书画义卖、对校友作品义卖等方式进行资金自筹,进而保障项目实施。
物色骨干校友,筹备机构组织。组建地方校友会,选择校友骨干是重中之重。在地方校友会成立之初,校友总会要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物色骨干校友,最好是有一定财力、物力、影响力,同时还热心校友工作的人。在后期,可以通过选举等方式来推选负责人。然后通过校友总会和地方校友会共同努力,积极搭建校友与校友、校友与学校联系的信息平台。
“产、学、研”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现阶段,很多校友会活动局限于捐赠、交流、聚会等项目,对于庞大的校友资源利用得并不充分。实际上,要想校友会长久稳定运行,双方互利性是必不可少的。
从对待校友的角度来看,学校开办校友论坛,通过校友回校讲学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经验;学校对校友进行荣誉表彰,对学校产生“形象塑造”;鼓励校友回母校进行继续教育,在实践能力基础上继续增强系统的专业能力。
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看,双方合作空间很大,比如学校与企业实现联合办学,企业推进学校提供专业领域研究支持;学校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将学校科研项目转化为企业利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为学校招商引资,推荐企业捐资助学;学校对校友企业假期回访,不断加强交流合作等。
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进入其单位工作,保障学生就业;校友接纳学生到企业勤工俭学,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为促进在校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搭建平台;
从保障学生生活的角度来看,可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捐资助学,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等等。
促进新老结合,规避交流断层。新老校友的交流方式一直是地方校友会活动工作的难题。为了校友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挖掘新人,培植新人,避免校友工作断层。
在校友活动安排过程中,我们强调培养积极分子,将校友按照不同情况分为不同梯队,对不同梯队的校友区别对待。比如,对待资历较老的校友,更加重视其对学校的反馈力度和对青年人的培养;对刚毕业的年轻人,学校要增强与他们的联系,借助校友会平台解决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尽快实现自我提升和蜕变。
完善运行机制,着眼母校未来。地方校友会虽然只是校友总会的一部分,但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非常巨大。地方校友会在校友总会的协助下应自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服务于总会宗旨,坚持做好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搭建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之间联系的桥梁,充分发挥地方校友会的功能和作用,促进母校的发展。
校友会的建立只是开始,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地方校友会所承载的责任会更为巨大。所以,在校友会具体活动与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力度上来看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过分要求校友对母校的支持。饮水思源肯定是必然结果,母校与校友会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给予校友们更多帮助,等他们有足够人力、物力、财力回馈母校的时候,一定会义不容辞。
高校校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势在必行。目前学生一毕业,确实基本和学校无联系,学校也没有办法获取到毕业后的一些校友,最多能找到几个活跃在老师面前的学生,其他的一无所知。高校校友办公室的老师们遇到需要寻找某位校友的时候,也倍感人海茫茫,无从下手。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各项技术平台日趋成熟,各高校完全可以搭建起一套校友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与校友们互动。毕竟天各一方,校友回一趟学校还是比较费时的,随着5G技术的普及,实时连线各地校友,在线互动、沟通可以提高校友会的工作效率。
有了校友管理系统,高校可以随时了解本校学生的流向、发展近况等等,对高校的招生与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说,高校校友信息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