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本兵山东省济宁市公路管理局邹城公路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这离不开新时代交通运输经济的支持。交通运输经济使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并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为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应当推出多种有利于交通运输经济的措施。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更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大量实践证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能提升不同经济要素在社会范围内的流动效率以及质量,从而能使经济要素发挥更大的作用。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使人们出行有了更多选择。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不仅能够促进行业生产以及发展,还能够刺激大众消费。但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经济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城市运输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交通运输领域的从业人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环境,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长远发展。
新时代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
缺乏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平衡性有待提升。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不仅是大众日常出行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来看,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虽然我国在交通运输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前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新时代,交通运输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增多,投资规模也日益扩大,使得造价管理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今,产业发展模式仍旧是“新兴产业为先”,即由新兴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资源和资金都会被优先投入经济较为领先、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这就使得交通运输经济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农村区域的交通运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欠缺的情况,在为大众提供服务时,可能会因为专业能力不足,降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部分国有交通运输企业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有限、文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环境。再加上国有企业不重视对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导致交通运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限制。
运输效率和组织水平较低。当前,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例如,道路交通空载率增高就是地方保护主义未能消除的结果,这种情况会浪费交通运输资源,因此有必要对其加强关注。
新时代
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对策
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注重经济平衡发展。交通运输基建项目的增加对建设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给我国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带来了挑战。为摆脱交通运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境,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相关企业应当不断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加大与社会各界、当地政府的合作力度,依据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及实际状况制定招商计划。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能带动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当意识到自身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根据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出利于企业招商引资的政策,减轻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经济负担,从而打造完善的现代化交通系统特色产业。在合理的政策环境下,交通运输基建项目的经济效益会有所提升,能为相关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回报。此外,交通运输企业还应当加强运作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需要加强对项目预算的管理,实现资金的高度整合,从而让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
注重引进与培养工作人员,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交通运输行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从“人”这一因素入手,打破发展僵局。交通运输企业的领导者及管理人员应当以长远的目光看待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精神,并且将其贯彻在实践中。一方面,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准入条件,要求其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展开检测,以保障新入职人员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在培训时,企业应当采用“个性化”的培训模式。在开展培训之前,需要分析工作人员的日常表现,判断该工作人员的短板和缺陷,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推进交通运输服务升级、转型。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等多种因素,使交通运输的效率、组织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打击,取缔不法行为,为交通经济发展打造一个公平、公开的环境。同时,相关交通运输企业也应当大力推进交通运输服务的升级与转型,整合各种交通网络,从而实现综合管理。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交通运输网络能够互补,进而形成功能完备的出行系统,充分发挥其实效性,让资源效益最大化。
交通运输经济能够为国家进步以及社会发展提供支持,所以需要高度关注。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旧受限于一些因素。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