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刘可欣 中国人民大学 郑豫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指,由各级市政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为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要及其他公共服务需求而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类工程设施等有形资产。这些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成就显著,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供给能力快速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23年底,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9.43%,燃气普及率达98.25%,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接近99.9%,污水处理率接近98.69%,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65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0158.6公里。同时,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稳定和扩大就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以下简称“市政投资”)总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我国市政投资为12亿元,而2023年已增至20331.3亿元,45年间增长了约1694倍。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560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343倍。
市政投资的增速呈现出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发展的态势,这与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趋势相契合,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1978—2008年为全面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外向型经济模式快速建立,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工业化进程全面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激增。此间,市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58%快速提升至5.10%,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至46.99%,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复合增速达16.04%,远高于同期全球发展中国家约7.1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09—2017年为稳步增长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通过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4万亿投资中近半数投向了交通道路、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有效弥补了短板,刺激了经济增长。2018年以来,市政投资进入低增长阶段,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5%左右,市政投资建设也从“增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市政投资经历了从跨越式增长到稳步增长的变化。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市政投资仍是政府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是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市政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概览
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理论上,大家都认为基础设施作为公共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比如,Aschauer在1989年就提出,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Barro在1990年也表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以促进经济增长。Easterly和Rebelo在1993进一步指出,基础设施投资不仅直接影响生产能力,还通过提高投资效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Basu and Rehmani在2020年的研究则显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等渠道,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刘倩倩等人2017年也提出,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是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长期影响。
虽然关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还不算多,但现有研究大多都表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伍文中、张海星、胡宗义、王婧、李祺等人都在他们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而在少量关注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文章中,刘倩倩等人在2017年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5—2014年中国城市层面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不同城市的市政投资效率具有异质性,只有少数城市达到了最优效率。储君等人在2021年则使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基于2011—2016年的数据,发现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互促作用。
现有研究为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支持,但针对中国的定量研究还不够深入,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结论。我们将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定量评估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拉动效应,以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拉动乘数测算的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我们采用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对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行测算。作为国际通用的经济学定量分析工具,投入产出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在生产与消耗中的数量关系,同时能揭示地区、部门或企业内部的经济联系(Ghosh,1958;Miller和Blair,2009;张红霞和夏明,2013)。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是用投入产出技术探究宏观经济学中投资乘数的一种手段。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市政投资不仅惠及市政建设核心领域,还会对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产生影响。
结合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算出市政投资对各部门经济的直接与间接影响(Miller和Blair,2009;张红霞和刘起运,2011)。依据市政投资在各产业部门的分配情况,以及2015—2020年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我们测算了每亿元市政投资能拉动全国GDP增长的额度(亿元),并将该结果定义为市政投资对GDP的拉动乘数,该乘数用以衡量市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
测算结果
市政投资贯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的第二、三产业,与居民日常生活和基本经济活动息息相关。评估显示,2020年市政投资对全国GDP的拉动乘数为1.97,即每增加1亿元市政投资,能推动我国GDP增长1.97亿元。从年度间变化看,2015—2020年,市政投资对GDP的拉动乘数保持相对稳定,5年平均值维持在1.97。世界银行的研究指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经济拉动乘数约为1.5(Vagliasindi和Gorgulu,2021),相比之下,我国市政投资乘数高于该水平,凸显了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市政投资不仅直接促进市政建设核心产业的发展,还展现出明显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其中,轨道交通和道路桥梁的投资拉动乘数分别为1.96和1.98,地下管线的投资效率在各大领域中尤为突出。这类投资在市政建设中占据核心位置,既保障城市的日常运转,又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安全韧性。
市政投资通过资金筹措、规划布局、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紧密协作,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GDP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比如,城市地下管线、农林牧渔、食品和烟草、化学产品制造等中上游行业,受市政投资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其拉动乘数高于全行业均值(0.05)。这些行业为城市提供了基础的生活和生产物资,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市政投资也大力促进了建筑、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行业的GDP增长,这些行业在拉动效应排名中位居前列。作为中游行业,它们紧随市政项目的步伐快速发展,尤其是建筑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尽管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但对GDP的拉动乘数较高,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市政投资对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等国民经济中下游行业的拉动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因投资回报周期较长,GDP拉动乘数也较高,政府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的同时,加强了对这些行业的监管和引导,以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由于市政项目资金需求庞大,我国在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力度,这也使得市政投资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日益显著,为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和当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要优化投资结构,深化政府与社会资金的合作。政府需进一步调整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促进政府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高效融合。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市政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其次,要推动智能化与绿色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效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秉持绿色、智能、系统、安全的理念。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地上与地下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步伐,提升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要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如数字化设施和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再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和质量控制。在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政府应强化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特别是在地下管线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过度建设。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建设进度和质量的监督,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最后,要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鉴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投资策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推进智能绿色发展、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