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铖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推进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助力黄河流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黄河流域长期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难题和产业结构低端等经济问题,导致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缓慢。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充分把握数字经济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促进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文化的普及和发展。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几千年的岁月中,黄河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人格塑造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和网络平台成为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传播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在线文娱成为时代潮流,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黄河沿岸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都能通过全景虚拟呈现在人们眼前。互联网让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它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扩大了受众数量,使黄河文化得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播。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经济体量。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作为驱动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力量,贯穿于文化产业生产、经营、传播等全过程,能迅速更新、重组文化产业的各个要素,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的突出特征是产业数字化,其核心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例如,依托信息技术,将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融入到数字影视、数字插画和动漫中,使黄河文化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不仅顺应当下的数字媒体环境,也提升了人们对黄河文化的接受度和体验感。另一方面,数字化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层次、高水平融合。例如,数字文化企业与互联网旅游企业对接,为黄河流域文旅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各种沉浸式、互动式虚拟场景极大地丰富了黄河文旅产业体系。
黄河流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黄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但从现状来看,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建设仍有突破的空间。
首先,沿黄地区经济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地区数字基础建设相对欠缺。黄河流域村庄较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网络覆盖率较低。其次,技术方面存在短板,文化产业机制创新不足。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掌握数字文化产业运作和精通数字文化产业关键技术的人才相对稀缺,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有待加强。最后,数字文化体验感较差。虽然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满足了人们诸多文化诉求,但不同受众对数字文化的感知存在较大差异。年轻人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较高,数字文化的体验感相对舒适;老年人对数字技术了解不足,在获取数字文化内容方面有一定障碍,体验感较差。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舒适的数字文化体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关键。加强黄河流域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黄河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改造,实现黄河流域文化产业格局合理规划。一是扩大网络覆盖率,增加网络设施。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扩建黄河流域乡镇的网络覆盖率,不断改善农村的数字服务设施,推动医疗卫生、学校教育、文娱内容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基础服务,为沿黄流域的居民提供安全、快速、高效的网络信息设施。二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文化数据中心等设施,借助数字技术对文化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加工,促进文化资源平台开放和资源共享。三是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资源丰富,加强景区内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APP(手机软件)和小程序建设,与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对接,开通黄河流域景区一码通行服务等。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黄河流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扩大黄河流域数字文化消费,既是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健全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首先,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改造是文化产业转型的重点,黄河流域的信天游等民歌,窑洞、羊皮筏子等生产生活工具,都是黄河文化数字创作的重要元素,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民间流传的黄河文化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进行收集和储存。还可以在艺术创作时,将具有黄河特征的作品融入数字影视、动画等作品中,使传统黄河艺术文化以数字化、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赋予传统艺术新的活力。其次,充分利用黄河流域的历史故事,依托于AR(增强现实)技术、全息投影等,打造数字文化场景。黄河流域的博物馆、景区景点等的数字化开发,可利用数字技术重现黄河流域的历史故事,使黄河流域优秀文化“活起来”,为人们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体验。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构建现代化数字技术体系。加强黄河流域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力度,既要加大文化产业科研投入力度,注重数字文化技术项目的开发,又要把握好文化与科技的平衡,注重黄河流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所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通过打造高清成像技术,人们借助手机便可感受黄河流域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意境。数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保驾护航,建设一支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黄河流域各省区应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完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数字文化前沿领域技术型人才引进,为黄河流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动黄河流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要用好数字化手段,挖掘和阐发黄河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以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激发黄河文化创新活力,推进沿黄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为黄河流域数字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