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校企共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助力数字商业发展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天天时报网 2025-04-09 15:05:49
  •   文/曾婷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契合数字商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人工智能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推动数字商业进步的关键。我们将通过分析当前高职产教研融合的现状,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价值内涵,探索在数字商业背景下,“政、企、行、校”多方协同作用下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路径。

      产教研合作育人模式

      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产教研融合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进职业教育深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核心办学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产教研融合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全力培养既掌握职业技能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行业精准对接,以人工智能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在人工智能技术职业领域里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重要举措。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家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国家着重强调进一步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工作,开展“AI+”行动,全方位推进数字化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基于此,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成立应顺势而为,及时梳理专业架构设置,适当增加与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类别。例如,智能制造业专业聚焦于智能化生产制造流程与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专业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大模型技术等核心领域;大数据分析专业致力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处理与价值提炼等。有关部门和职业学院需要精心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人才,确保学院的教育及人才培养方向,为产业升级与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产教研合作育人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产教研育人模式是一种将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三者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我国引入国外产教研合作教育模式后,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比如“订单班模式”,即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培养适合用人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现代学徒制模式”,是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共同参与的三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指学生在培养期间,采用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两种方式,多次交替进行。这些模式在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这些模式也面临着共同的困境。校企合作经常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现象,课程体系与实践环境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无法有效对接。目前,校企产业对接机制与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与实际的产业需求尚存在差距。以上这些问题,使得校企产教研融合育人模式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与人工智能全面产业化的加速到来,为切实培育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构建一个产教融合、校企多方协同、共建共管的现代化产业学院——阿里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促成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产业学院的建设将突出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特色,大力促进交叉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进程,进而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价值内涵

      产业学院以提升职业院校所服务区域的产业能力为目标,整合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的资源,建立起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兼有学生创新创业、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继续教育等多主体、多功能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产业学院是当前职业教育最有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成果。产业学院是产教研融合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的产物。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作为广东省属唯一的财经商贸类公办高职院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提升学生数字应用能力及商业能力为立足点,探索财经商贸类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道路。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跨学科融合的先锋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用于人工智能场景教学,同时高度重视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也为产业界输送了契合它们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多主体协同模式下

      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阿里云产业学院是由广州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建设的人工智能产教研平台。它主要依托阿里云及其生态公司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商业专业人才、实体设备、应用场景等优势,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专业”为核心,在专业共建、人才培养、师资赋能等多个方向探索产教研融合道路,以培养同时具有“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能”的高素质、交叉型、应用型人才。

      1+1>2的协同论,是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重要的理论指导,该理论有助于打造多维度探索的综合性体系。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大致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核心层面,形成了独特的“四方联动”的建设模式(如下图所示)。产业学院重视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需求和现状,并与该校财贸特色专业交叉融合,构建了多方协同的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与阿里电商合作开发课程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如智能客服系统的搭建、电商推荐算法的优化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积极引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人工智能专家与企业技术骨干,他们不仅传授前沿技术知识,还能分享实战经验与行业洞察。同时,学院还加强校内教师的培训与进修,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与科研合作。在社会服务领域,学院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企业、社区及政府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人工智能技术咨询与人才培训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阿里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对接发展战略,整合多方资源。产业学院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在人工智能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创新。学院先后与阿里云生态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深度合作。首先是开设共享通识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培养学生的通用人工智能能力;其次是将传统商科课程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建设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岗位数字能力;再次是开设大数据与商业数据分析相关的跨专业交叉课,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这些举措,一个校企多方协同模式下的产业学院雏形逐渐形成了。

      健全组织运行机制。为打破产教“一头热”和“校热企冷”的局面,政府需要发挥其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可牵头相关部门出台具有法律法规性质的文件,成立职教集团,明确各主体的权、责、利,健全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校企两方也应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利用产教研平台打造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基地、校企协同育人基地等,并借助就业育人项目与企业共同培养的创新人才,为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产业学院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学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产业学院为进校园的导师颁发聘书,考核期一年,校企共同研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习与认证教学体系,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

      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的融入为深化高职学院的育人模式提出了三点思考:首先,学院要深刻把握产业学院的内涵,持续探索多方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其次,学院要加快完善新机制,持续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最后,学院应全面树立新导向,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因此,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应该聚焦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混编型高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七大建设任务。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作为产学研校企深度融合的产物,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中的产学研难题,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也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一平台的建立,促进了各方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了推动应用型高校建设,应着力打造一批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和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产教融合模式。这些模式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性,有助于高校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唐 岩:做电影别被“资源”误导
  • 校企共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助力数字商业发展
  • 产教融合视域下企业心理调适机制建设困境与破解
  •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市场战略
  • 吉素梅:数字化赋能建筑 智慧城市焕新未来
  • 俞敏洪:从老一辈到新一代 企业家精神永不止步
  • 刘 芹:投资不是玄学 是战略与人性的结合
  •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如何拉动经济增长
  • 主编推荐 ...
  • “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论坛”在京举办

  • 持续打造健康家电,云米科技如何突出重围?

  • 开创历史新高 iQOO 8系列多平台全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