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屏显示实验人员正在汇报生存舱内的数据工作人员观察舱内人员活动。 |
对话矿用救生舱96小时生存实验者
7月1日上午9点20分,潍坊华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摆放在大厅里的大型矿用救生舱的舱门终于打开了。
13名参加实验的勇士也终于离开了在里面生存了96小时的救生舱。
在这四天四夜里,这些真人实验者们是如何打发时间的,当矿难真正发生的时候,救生舱能否帮助他们躲过危险?
对此,几位参加了实验的实验者,向记者讲述了舱内的生活。文 记者 李解
第一天
进入舱内
任务是等待并记录数据
6月27日上午9时20分,在潍坊市山东华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一台长10米,宽1.65米,高1.9米的大型矿用救生舱被打开了舱门。
领队郭生凡带领着12名实验者迅速的冲进了舱内。在最后一名“矿工”挤进救生舱后,郭生凡指挥队员将舱门从内部封住。在之后的96个小时里,他将成为其余12名队员的“领导”,而他的任务是“活下去”,并且还要时刻记录数据。
进入舱内的其他队员迅速地打开救生舱内的空气循环系统。与此同时,救生舱内的呼救系统也被郭生凡打开,他迅速的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并且报出了第一组数据。
6月27日9点25分
各就各位
每人分摊到0.5平米
26岁的队员季书培打开手机看了一眼,手机的信号极不稳定,偶尔是满格,偶尔是空格。
数据已经汇报完毕,舱内的蓄冰式空调运转正常,检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一切正常。
每个人平均分摊到0.5平米的面积。不要奢望走动,更不要奢望像躺在席梦思床上一样睡觉,也不要奢望热乎乎的炒菜,这是矿难,第一任务就是活下去。
季书培看看手里分到的干粮,有饼干,有锅饼,还有一份咸菜和一些半冷冻的火腿等肉质食品。这与食堂里大师傅做的把子肉可是天壤之别。
6月27日9点50分
报送数据
每隔半小时汇报一次
“氧气19.8,温度28℃,一氧化碳为0,二氧化碳0.45……”9点50分,守在电话旁的郭生凡开始向外面报送第二组数据。
从现在开始,无论白天黑夜,每隔半个小时,“矿工”们都要向外报送数据,作为救生舱设计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季书培明白在出去之后,他的领导们将会跟他一起,根据这些数据对救生舱进行检测,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舱内的白炽灯亮着,几个百无聊赖的实验者开始聊天,如果舱内有人因此觉得无法坚持,或者是某个实验者忽然患上“急性阑尾炎”之类的疾病,外面会有人打开舱门放他们出去。
第二天
6月28日凌晨1点20分
轮流值班
可以趁机打会儿盹
舱内的13名队员已经排好了班,轮流向外界报送数据。
郭生凡总算也可以趁机打一会儿盹。
除了两名值班人员,其余的11名人员全部蜷缩在舱内睡下了。
“睡是可以睡着,但是不舒服。”季书培事后回忆说,蓄冰式空调对于温度的调节恰到好处,因此舱内并不热,但是每个人睡觉都要蜷缩起来,此外一个人要是起来上厕所,就会影响其他人。
6月28日上午9点20分
怀念舱外
原来阳光如此美好
季书培和几个年轻的队员开始打牌。
如果这是在矿难中,意味着他们已经整整24小时没有见到太阳了。
季书培也是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喜欢阳光。除了值班人员,大部分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消磨着时间,有人从书包里拿出了小说,有人则蹲在笔记本电脑旁玩游戏,还有人聚在一起聊天。
一起聊天的人并不算多,因为大部分队员都跟季书培一样,参加过一周多前的那次试验,当时大家已经把话题聊的差不多了。
在发生矿难时,躲入救生舱的矿工应该尽量保持静默,不能过多地消耗体力,增加对氧气的需要,但是郭生凡不打算制止这些人,因为恐怕没有人能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保持静默96小时。
6月28日下午5点30分
说服自己
矿工“不容易”一切都值得
季书培有些想念女友了。
之前他给女友发送过几条短信,如果按照往常的规律,女友会迅速回过短信。但是这一次,季书培的短信发出了好几个小时之后,才收到回复。
手机信号的忽好忽坏有时候真的会让人烦躁不安,但是季书培在不停的安慰自己,这是实验,不是真实的。所谓的矿难,所谓的与世隔绝,只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季书培忽然觉得矿工们“不容易”,同时也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矿难真的发生,希望我们设计的这款救生舱,可以给他们一丝生机。”
第三天
6月29日上午10点
坐立不安
自由行走也是一种幸福
季书培已经记不起这是自己第几次站起来原地踏步了。他已经坐的双腿肿胀了。他忽然发现,原来自由自在地行走也是一种幸福。
0.5平米的面积,让他无法做出太多的动作,长期蜷缩端坐的身体开始抗议,双腿麻木肿胀只是一个开始。季书培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心情会变得更烦躁。
“坚持,再坚持,还有不到48小时就可以出去了。”季书培这样安慰自己。
第四天
难以忍受
疲惫,无法形容的疲惫
6月30日晚11点
身边好像有人动了一下,郭生凡醒了。
几天来,郭生凡睡的不是很熟。
疲惫,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疲惫,让13名实验者觉得难以忍受。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吃饭,像正常人一样作息,但是他们还是觉得疲惫。
造成这种疲惫的,不是什么高强度的工作,而是那块只有0.5平米的位置。
还有几个小时,他们就可以出去了。
郭生凡脑子里很乱,他开始想,想自己的家人,想自己的工作,越想越乱。
唯一期盼
甚至想过偷偷打开舱门
7月1日凌晨5点20分
季书培醒了,或者说他根本没有睡着过。还有四个小时左右,他就可以看到太阳和蓝天,可以吃到食堂里大师傅炒的菜,可以感受流动的空气。
季书培忽然惊讶,自己是如何挺过之前的92个小时的。此刻的他恨不得变成手表上的时针,然后飞快的跑过剩下的这四个小时。他甚至想过要不要自己去打开舱门,先偷偷的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
等待,继续等待。
实验结束
每个都瘦了两三斤左右
7月1日上午9点20分
舱门打开了。
一股清新的空气瞬间涌入。
这一刻,13名队员都如释重负,他们排着队走出救生舱。
大厅里的空气似乎很清新。这是季书培的第一印象。但是他知道这是错觉,是心理作用,因为之前舱内的空调温度一直保持在28℃左右,而此时潍坊的气温应该超过了30℃。
负责体检的工作人员上来,挨个给队员们进行体检。季书培发现自己瘦了,在进入救生舱前,季书培的体重是76公斤,而4天后,他的体重变成了74.5公斤。不止是他自己,每一个参加实验的人都瘦了两三斤左右。
做完体检之后,队员们的想法几乎一样——找个地方饱餐一顿,然后找张宽大的床美美的睡一觉。
“出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能够在床上睡一觉,也是一种幸福。”季书培后来回忆说。
(责任编辑:UN055)·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