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检测形同虚设
豆角、茄子、白菜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这些蔬菜不仅在阳光、雨露下成长,更和农药一起度过“一生”:一根豆角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被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运往市场销售。
记者近日追踪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农贸市场的全过程后发现,从农田到餐桌的3个流通环节,农残检测竟一路缺位。有关部门回应,农残检测既“管不住”又“管不全”。专家建议,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全过程“控农残”体系,从源头上扎好质量安全监管的“篱笆”。据新华社电
生产 “不打药蔬菜就没有收成”
“现在种菜不容易,三天两头要打药,基本上没有不打药的蔬菜。”66岁的合肥菜农王明城说。他正在给豆角打药,这个月基本上是每天一打,不打药,蔬菜就没有收成。
老王家种了3.5亩豆角,从4月初开始播种,现在即将下市。在不远处的沟塘边,记者仔细地数了数,他一共打了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等3大类11种农药。其中,杀虫剂有7种,如点阵氟氯氰菊酯、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菌剂有3种,如田园农博士毒氟磷、中保克毒宝吗啉胍等;杀螨剂有1种,如哒螨灵。
有些蔬菜每天都打农药,未达安全间隔期就采收。来自庐江的菜农章天保说,小白菜病虫害太多,特别是夏天。卖药的人说隔几天打一次,要有安全间隔期,我们看到虫子哪能放心,基本上就是一天一打。“有时当天打药,第二天就采收。”
剂量也由菜农自己说了算。和县菜农戴继霞说,这几天,她家的茄子叶子出现虫害。为了省事,她把农药经销商给的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等4种农药,混在一起一次性打完了。“现在打药,还不是全靠自己摸索?反正迟早都要打的,不如一起打了算了。”
超范围用药,菜农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些菜农说,每次买了农药回来,自己种的菜都不在包装上写的适用范围。记者在王大爷打过豆角的农药包装上看到,登记作物为番茄、烟草、苹果树等。而戴大姐打过茄子的包装上,登记作物是甘蓝、番茄、茶树等。
合肥一唐姓菜农说,他家的豆角长虫子,农药经销商卖给他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看过登记作物是棉花的包装后,他问卖药的,卖药的说这个可以随便用。
“打一次药差不多要花40元钱,到现在为止,光买药就投入1500元了,卖茄子的钱还不够本。”戴继霞说:“如果没有病虫害,谁想打药?现在病虫害太厉害了,不打药蔬菜就要减产甚至亏本;如果有人指导,谁还会乱打,这不是浪费钱嘛!”
销售 所有环节均无农残检测
经过“想当然”打药的蔬菜,安全性有没有保证?农残会不会被检测出来?记者从安徽省和县的蔬菜地里一直追踪调查到马鞍山市蔬菜市场。
8月2日,记者来到菜农戴继霞的茄子田。为了治虫害,前一日她将4种农药混着一次性打完了,3日早晨采收。然而,在她使用的联苯菊酯包装上,该药登记作物茶树、番茄的安全间隔期分别是7天、4天。
“严格来讲,不按照登记作物施药的,属于超范围用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农药残留检测室主任段劲生说,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采收前的时期。若在这个时期内采收,就是不安全的。
那么,这样一根超范围用药、又完全没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茄子,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会有农残检测吗?
记者试图通过全过程追踪得到答案。
第一个环节(菜农—产地批发市场):3日早晨4:30,戴继霞和丈夫到菜地里摘茄子;7:45,他们将几筐茄子装上拖拉机,拉到附近的卜集蔬菜批发市场,卖给了专跑马鞍山的商贩曹老板。这个环节没有农残检测。
第二个环节(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4日早晨1:30,曹老板的一车茄子经过一路奔波,到达马鞍山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这是安徽省第二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环节也没有农残检测。
第三个环节(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4日早晨3:22,来自马鞍山香源农贸市场的摊贩吴老板,在曹老板处批发了25斤茄子;6:30,吴老板将批发来的菜送往香源农贸市场,开始零售。这个环节还是没有农残检测。
至此,菜农戴继霞的茄子,历时约30小时,经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等3个环节,未经任何农残检测,“顺利”到达消费者餐桌上。
监管 既“抓不着”也“管不住”
问题蔬菜的农残检测为何一路缺位?
对此,产地农业主管部门——和县农委蔬菜办公室主任柯能忠解释,和县瓜菜种植面积达48万亩,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有的菜农掌握不住用药频次、剂量和安全间隔期,我们真的没办法管,既“抓不着”也“管不住”。
作为产地批发市场,卜集蔬菜批发市场每天的交易量约1吨。“我们没有农残检测设备,县里面1年能过来检测1至2次就不错了。”该市场一位负责人说。
销地农业主管部门——马鞍山市农委副主任姚育东说,马鞍山市场上的蔬菜60%以上是外地菜,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市最大的批发市场,日均蔬菜交易量近1000吨,它每天只抽检40个蔬菜样本,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检测方式,即使抽检合格了,也代表不了整体蔬菜的安全性。
销地农贸市场对安民市场的菜全部“放行”。“我们这里每天交易的蔬菜,90%是从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批发过来的。我听说他们对蔬菜农残检测很严,因此,我们对安民市场过来的菜都是不检测的。”香源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蔡福庭说。
追问 “控农残”体系何时建立
商务部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认为,我国蔬菜生产的分散经营模式,容易造成农户在种植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没有优势,种植技术凭经验,质量控制凭感觉,最终会导致主要依靠多施化肥增产,多打农药控制病虫害,这是低质量蔬菜、问题蔬菜产生的主要根源。其次,单户农民难以提升自身素质,加之缺乏质量、安全等方面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导致以上问题出现恶性循环。
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流通与营销中心主任安玉发教授表示,蔬菜产销全过程中没有农残检测,与我国脆弱的“控农残”体系密不可分。一般来说,抽检应该是建立在批次上的,而从千家万户收上来的菜很难确定批次,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抽检,往往是无效的。因此,如果不从源头上加以管控,而仅依靠流通环节的抽检,对防控农残超标将起不到实际作用。
为从根源上杜绝问题蔬菜的出现,安玉发建议,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全过程“控农残”体系,着力加强源头监管,适当设立乡镇级检测站,并给予一定的人权、事权、财权,激发监管活力,逐步增强菜农的科学用药意识,从源头上扎好质量安全监管的“篱笆”。同时,对产地农业部门应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并将蔬菜的质量安全指标纳入当地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中。
周清杰也建议,蔬菜销地商务、工商部门应增加批发市场在质量检测硬件上的投入,对市场主办方也应实行质量安全的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加强对蔬菜批发市场的现场监管,增加质量抽检频次,构筑批发环节的蔬菜质量安全“防火墙”。
[相关链接]
新鲜蔬菜如何去除“农残”
对于残留物易于附着在表面的叶类蔬菜,比如白菜、菠菜等,可用清水浸泡除毒,也可以在清水中加入少量蔬果专用洗涤剂,浸泡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对于不怕烫的蔬菜,如青椒、芹菜、豆角、西红柿等,在下锅前先烫5~10分钟,可清除部分残毒;对如土豆、冬瓜、黄瓜、丝瓜等能去皮的蔬菜,最好削掉皮后再用清水漂洗一下,在去皮前,也务必先以蔬果清洗配方及清水冲洗,否则刀上所沾染之农药亦会造成污染。对花类蔬菜如黄花菜、韭菜花等可放在水中漂洗,一边排水一边冲洗,然后在盐水中浸泡一下。像豆角、扁豆、芸豆、黄瓜等,因属于连续性采收的农作物,须长期且连续地喷洒农药,应特别加强清洗次数及时间。
另外,蔬菜上有虫眼并不说明没有用过农药,因为有些菜农发现菜上虫眼多了,会急施大量农药杀虫,然后隔一夜就将这些菜销售出去。从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看,蔬菜农药残留量较多的种类为小白菜、大白菜(苗)、西芹,其次为扁豆、莴苣叶等,市民在购买和食用时应慎重。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