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点报记者 姬万里
在郑州街头,各种烩面馆比比皆是,但由于没有工业化的生产标准,没有数字化的配方,所以缺乏稳定的口味和质量标准。今年年初,政协委员汪德峰递交提案,建议打造河南烩面饮食文化特色。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商务厅了解到,河南将适时制定“烩面标准”,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一面是赞成者,他们出于文化保护角度;一面是反对者,出于口味多样化考虑的角度。
在“世界标准日”来临时,牙刷、乙醇汽油、出租车规范等35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政府该不该制定烩面标准?对于河南烩面到底需要不需要制定标准?
传统美食的演变
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已经成为郑州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光标有“烩面”字样的饭店,郑州就有5000余家。
郑州的烩面发展到今天,有三大流派:一种是“合记”烩面,传统制作方法;第二种是新兴的“萧记”烩面,清香三鲜型;第三种是“ 汇丰园”滋补烩面,也是老百姓喜欢的一种。
吃烩面的人都知道,烩面好吃与否,关键在汤。没有那一碗由猪骨、羊腿骨等食材加若干滋补中药精心熬制的老汤,那烩面将寡然无味。
河南各地市因地域不同,配料、工艺不尽相同,口感就参差不齐,有的是传统的味道,也有根据地方口味经过改良的。
随着老酸奶、老冰棍的出现,作为河南招牌的烩面也悄然出现了“老烩面”,时尚界盛行的复古风波及到了食品领域。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在80后的记忆中,充满了烩面的美好味道。对于一个烩面“吃货”来说,看见烩面馆,总想进去尝一尝,比一比,哪家做得最好。
“吃了那么多年,越来越觉得,年少时的那种味道已经很难再找到,那时,吃的都是真材实料,羊骨头汤,是用煤火小火慢慢熬制而成,羊是喂了好几年才长成的。现在大环境变了,人心浮躁,原材料的质量没有原来那么实在。”国基路一家烩面馆的负责人遗憾地说。
“河南烩面是地方风味小吃,应该有自己的标准。”河南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李志顺表示。
有没有必要建立标准?
“未来,河南烩面的发展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有高质量的标准,能体现河南烩面的特点,也要进行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李志顺表示。
李志顺认为,烩面标准的制定,对整个烩面行业能起到规范作用,使那些不按规矩做的烩面馆,在做烩面时,有一个具体的指导标准。
但是,烹饪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不可能像工业产品一样,标准化。
小麦的品质不同、羊肉的生长时间、产地不同,配料的质量不同,没有标准化的原材料,成品就不可能达到标准。
不过,面与水的配比,羊肉汤熬制的时间、配料的分量与种类等,是可以实现统一的。
“推动烩面的发展希望有所规范,但不是一个‘套死’的标准,你是让‘萧记’去统一‘合记’的标准,还是让下面的小烩面馆儿去跟上大馆子的节奏?”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海林表示。
其实,烩面只要不脱离筋软光滑、汤醇性温,而至于如何做,则不需要用太过于细化。
而对于沸沸扬扬的烩面标准议论,河南省商务厅也给予了答复称,即便将来制定标准,也会依据市场的需求,保留各家品牌的不同特色。
河南省曾出台“豫菜”的基本规范。“但那也仅仅是一个指导性的规范,烹饪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如果都要像工业产品那样制定硬性标准,烹饪艺术就不用谈了。”张海林说。
十年前,政府为兰州牛肉面馆分等定级本意是美好的,比如规范拉面馆市场的秩序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等。但是,并未完全如政府所愿达成一种理想的状态。
无论是兰州拉面,还是河南烩面,他们是否形成品牌,并非官方刻意打造,好与坏消费者具有最大话语权。
“地方美食之所以口口相传,最大的特点是风味独特,百家百味。拿河南烩面来说,就有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等,每个人口味不同,应该保持百花齐放,各有各家的独门绝技岂不更好。” 张海林表示。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