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磊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蒙谦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商业生态中,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快速变化的经营条件。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两大核心机制,对企业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但在管理实践中,两者往往存在脱节现象,导致预算编制时缺乏绩效的考量、评价绩效时又未能体现预算的执行状况等问题,阻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本质上是将企业战略规划转化为可量化价值目标的管理制度,它突破了传统的财务边界,覆盖企业全部经营计划,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目标性、指令性和战略导向性等特点。
全面性指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生产、销售、采购、研发等各环节;全员性强调全体员工都是预算编制、执行与控制的参与者;全程性则表明预算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周期;目标性体现为预算管理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所有预算安排都紧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展开;指令性是指赋予预算权威性和指导性,要求各部门依预算开展工作;战略导向性则确保预算管理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一致,引导资源向战略重点领域倾斜。
企业绩效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科学且系统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运营成果、管理效能和战略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衡量与评价的一项管理活动。其核心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管理层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运营的实际状况,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企业制定精准有效的改进措施提供坚实依据。
常见的绩效评价指标丰富多样。在财务指标方面,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运用股东权益获取利润的能力,其数值高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是评估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重要标尺,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则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资产负债率体现了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与偿债能力,合理控制它既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有效避免过高财务风险。在非财务指标方面,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企业市场声誉与客户忠诚度的关键要素;员工满意度则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企业绩效评价综合运用这些指标,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企业,为管理层提供清晰的运营状况报告,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优化运营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相辅相成。全面预算管理为绩效评价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和评价标准,绩效评价则对预算管理执行效果进行及时反馈,两者共同为企业管理搭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框架。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融合的必要性
提升管理效率。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融合至关重要。预算管理明确各部门预算期内的工作目标和资源需求,清晰指引工作方向。绩效评价则如实反映各部门实际的工作成果和效率,展现业绩全貌。两者融合后,企业能依据预算目标与实际绩效的对比,精准评估各部门贡献和绩效水平。依此评估,企业可针对性优化资源配置,剔除低效环节,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防止资源浪费和闲置,确保企业运营顺畅高效。
优化资源配置。预算管理通过科学编制与严格执行,合理分配企业资源至各部门、各项目,有效避免了资源分配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而绩效评价则对资源使用后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反馈资源利用情况。两者融合后,企业能够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科学调整预算分配,将资源向效益优、效率高的部门或项目倾斜,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增强企业竞争力。预算管理通过明确战略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各部门、各阶段的具体工作计划,确保了战略的可执行性。而绩效评价则衡量了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运营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执行偏差。两者融合后,企业能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竞争态势,依据预算和绩效信息,迅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其竞争力。
提升企业风险管控水平。在预算管理中,企业需预测和评估未来的市场环境及经营风险,将潜在风险纳入预算范畴,并提前规划对策。而绩效评价则通过对比实际绩效与预算目标,及时发现运营中的异常和风险信号,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两者融合后,企业能构建出更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损失程度,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的融合在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风险管控等多个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实现高效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
融合的可行性
理论基础。预算管理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编制、执行与控制预算,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达成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而绩效评价理论则侧重于通过量化衡量和综合评价的方式,全面审视企业的运营成果、管理效率和战略执行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两者目标一致,都为了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方法一致,均运用了定量分析和目标管理;手段一致,都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控制和评估。这些高度的契合性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其具有内在逻辑性和合理性。
实践基础。在实践探索中,国内外众多企业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融合,积累了丰富经验。以部分跨国企业为例,其通过构建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监控与绩效评价指标的动态对接。这些企业借助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业务单元的资源分配与工作目标,再利用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衡量、评估实际业绩,进而再依据绩效结果调整预算安排。这种闭环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度,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融合实践范式。
技术基础。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持续革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整合能力显著增强,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能够构建预算与绩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这种技术赋能打破了传统管理中的信息壁垒,使预算执行与绩效评价能够有机联动,进一步提升了管理融合的时效性与精准度。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
的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
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明确预算管理目标与原则。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融合的基础。首先,企业应明确预算管理的目标,即以资源配置为手段,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目标应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保持一致,确保方向正确。其次,企业应确定预算管理的原则,包括全员参与原则、全程控制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等,为预算管理全过程提供规范指引,保证管理实效。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与流程。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科学选用预算管理方法,如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确保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适用性。同时,企业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涉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环节,确保预算计划的可行性。此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高效实施。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融合的关键。首先,企业应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和运营特点,选择涵盖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市场份额等,以全面衡量企业绩效。其次,企业应确定绩效评价方法,如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准确评价绩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构建与优化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即方向正确。此外,企业还要根据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整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确保该体系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融合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环节的信息化管控,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则能够完成绩效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评价工作,提升绩效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而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紧密衔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时效性。
实现数据采集共享与跨部门沟通。企业应致力于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如今,数据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其价值不言而喻。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企业能够实时获取预算数据和绩效数据,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深度融合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企业应着力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实现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绩效评价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考核。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融合的重要保障。首先,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管理流程的规范执行。制度设计需覆盖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及绩效评价等环节,为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操作流程。同时,应强化预算执行的过程监督,通过定期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
加强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调整。企业应定期梳理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需求变化等,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概率与影响。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保障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企业要定期审视调整预算计划,及时修订预算计划和绩效指标,确保管理始终贴合实际。
企业可通过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强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手段,达成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有机融合。展望未来,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持续进步,二者的融合将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