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奉节木雕样本:“非遗+产业”让传统工艺活起来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天天时报网 2025-07-16 10:27:51
  •   文/马靖雯 冷嫒思 吕其言 大连外国语大学

      目前,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正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成为加强国家软实力、推进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关键举措。在研究传统工艺活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奉节木雕为例,探究其是如何借助“非遗+产业”模式,利用文化提升、产业融合和数字流传这三种方法,把这种传统工艺由文化资源转为有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奉节木雕的成功转型对于探寻传统技艺活化的路径,推动全国范围的传统技艺走向产业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奉节木雕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奉节木雕属于巴渝地区极为古老的传统工艺之列,它的起源能够回溯到明清时代,这种雕艺全面用在民俗器具以及装饰雕刻等方面,其风格十分独特,雕工也颇为细致。2023年10月,奉节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这表明从国家层面上已经充分肯定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业制品较为普及,这对传统手工艺造成影响,使其在市场中的份额在慢慢减小。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工业商品,对于传统工艺品缺乏兴趣,也不愿去购买。奉节木雕也面临这一困境:它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不高,拥有的消费群体也很少,特别是现在年轻人的审美观多种多样,如何吸引这批年轻人的目光,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就成了最要紧的事。

      传承机制活力不足。奉节木雕技艺主要依靠“师徒口授心传”的传统方式传承,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与政策支持。现在的手艺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的少之又少。学这门手艺周期长,收入又不稳定,年轻人更不愿意入行,这门技艺正面临失传的风险。

      原材料资源受限。奉节木雕多以阴沉木等优质木材为原料,具有不可再生性,不仅资源稀缺,获取成本也高。原材料的稀缺使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难以实现批量生产,部分作坊被迫停工或转型为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这种转型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影响产业长期发展。

      “非遗+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

      奉节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毗邻白帝城、瞿塘峡等国家重点旅游资源,是“中华诗城”与“千年夔州”的文化象征地。我们应基于重庆奉节的区位条件与文化资源优势,立足本地的山水资源、人文积淀与旅游基础,因地制宜地推动“非遗+文创+文旅”的深度融合。总的来说,奉节木雕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三条核心路径:

      文化赋能路径:奉节木雕是地方文化的关键承载者,其文化转化的关键任务在于“激活传统并重塑认同”,按照奉节的历史文化脉络,并结合“夔州文化—三峡人文—诗城气质”,木雕需融入在地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体现。积极推动非遗融入公共文化场景,在城市空间、旅游景区等地打造木雕文化展示区,提升公众对木雕的认知。同时,丰富木雕的文化表达,结合李白文化、白帝传说等元素,设计“诗意三峡”主题木雕系列,提升艺术情境感与文化传递。如果可以与当地的节庆活动结合,如奉节诗歌节、白帝庙会,创造互动展示的机会,连接地方历史与现代生活,构建奉节的“文化精神家园”。

      产业融合路径:推动“非遗+文旅”协同发展,打造消费场景链条。奉节作为三峡旅游的核心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依托旅游景区与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奉节木雕可以通过“非遗+文旅+体验”的模式,构建集观赏、体验、购买于一体的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木雕产业化。从整体出发,先开发文旅项目,将木雕与历史景区结合,设立“非遗体验馆”及“木雕文化驿站”,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木雕体验与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在推广文旅项目的基础上,打造文创产品矩阵,开发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小而美文创产品,如木雕饰品、钥匙扣等,满足快消型文化需求。非遗发展的重点还是要与地方特色产业(如脐橙、诗歌文化等)结合,推出“木雕+诗歌”系列文创纪念盒等产品,提升木雕的市场亲和力与传播亮点,构建多维度消费入口。通过将木雕与文旅产业深度捆绑,打造“可带走的奉节记忆”,真正融入文旅发展的核心体系。

      数字传播路径:加强创建平台的能力以助力文化品牌出圈,奉节木雕要凭借新媒体及数字技术冲破地域局限,使木雕产业“出圈出海”。比如说:搭建数字内容体系,制作包含图文、短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传播素材。针对抖音、小红书、B站之类的社交平台,要尽可能地增加其在线上的展示机会,可以搭建“奉节木雕云展馆”或者数字博物馆等,让木雕文化能够实现“网上观看、随时学习、全球购买”的效果。除此之外,创建木雕区域文化的IP形象(知识产权形象),将奉节的历史融入木雕来塑造具备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比如“诗城灵木使者”,以此优化品牌的识别度及其流传力。除了展示,当然还要建立起电商销售矩阵,把地方文旅平台和主流电商平台相融合,利用直播带货、节庆促销等营销方法,拓展销售渠道,达成线上流量向销量的转化。在数字化的助力下,奉节木雕将会在保留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变成具备市场活力的新式非遗品牌。

      奉节木雕的发展建议

      奉节木雕若想让“非遗+产业”这种模式切实落地,单靠改良产业路径远远不够,还得从制度创建、政策扶持、人员培训及社会协作这四个方面一起推进。

      当地部门可以把奉节木雕列入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当中,也可以归入非遗产业集群创建的范围之内,拨出一笔专门款项用于非遗的保护和激活工作。这笔费用可以助力重点项目的孵化、品牌的塑造以及市场的开展,促使木雕行业形成统一标准并创建产品的认证体系,从而加强产品的可靠性,改善市场的秩序。制度的落实还要看“人”,完善人员培训机制,打造稳定的传承队伍。

      地方高校和职业院校可开设木雕设计,数字文创等相关专业课程,搭建起“课堂+实训”的传承体系,如此一来,能够推动奉节木雕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高校应设立“青年匠人扶持计划”,提供创业补贴、展销支持与成果展示平台,激励年轻人投身非遗创新实践。

      在非遗的发展上不能仅一方孤军奋战,地方企业与高校、设计机构应开展联合研发,探索阴沉木替代材料与环保工艺,推动木雕与现代工艺融合。在数字化时代,要充分利用好数字建模、非遗数字藏品等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文化表达力。

      传统工艺类非遗目前面临着传承断代、市场萎缩的难题,想让它们在现代焕发生机,得在路径上进行创新。从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技艺要想活化发展,就得打通文化表达、市场转化和机制支撑之间的连接。奉节木雕的转型经验有一定普遍性,能给其他地方传统工艺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提供参考,让非遗在新时代实现“活态传承、融入生活、延续价值”,既守住文化根脉,又积极拓展产业空间,完成非遗价值的时代转化。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文化经济融合中艺术产业的创新脉动
  • 奉节木雕样本:“非遗+产业”让传统工艺活起来
  • 打叶复烤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的变革攻坚
  • 数据驱动下的智能整合数字化营销
  • 从粗放到精细 电力营销这样实现管理范式跃迁
  • 专业化营销解锁眼镜行业长尾市场潜力
  • 刘 润:复盘才是成长的“捷径”
  • 韩 东:麻辣诱惑关店那天我才懂决策失误有多致命
  • 主编推荐 ...
  • “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论坛”在京举办

  • 持续打造健康家电,云米科技如何突出重围?

  • 开创历史新高 iQOO 8系列多平台全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