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财经>正文
  • 工程管理中经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天天时报网 2025-07-16 10:56:39
  •   文/张婷 贺广纯 徐雪莲 同舟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在全球化和城市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工程管理经常会碰上经济风险。比如招投标阶段,容易出现市场情况没摸透、部门职责混乱,还有价格波动大等问题;签合同时,又常忽略承包商资质审核和条款细节;到了施工阶段,施工方案不合理、成本失控,质量安全事故也跟着冒头。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出采取强化招投标管控、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优化施工管理流程等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经济风险,保障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并获取经济效益。​

      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招投标、合同签订以及施工管理各个环节都面临不少问题。最容易导致管理层出现决策失误的就是价格的波动。以大型跨海大桥项目为例,在筹备期间钢材价格稳定,但开标前价格急剧上升 30%,投标方未能提前预估这种情况,中标后成本居高不下。于是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投入,致使工程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交付时间延迟,还面临高额违约金赔付。除此之外,市场调研不足以及职能划分不清会妨碍项目的正常运作。就像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前期调研不够深入,没有考虑到消费偏好和商业发展趋势,职能划分混乱导致采购盲目无序、施工混乱无序,成本超出预算20%,开业延迟了半年,运营初期陷入亏损。

      在合同签订环节,如果对承包商资质以及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导致弊端频出。例如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开发商选择了资质欠佳的承包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缺乏法务审核,致使对关键条款理解出现偏差,擅自施工时就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工期延误等问题,开发商承受巨大压力。除了合同的签订,合同条款写得不明确、风险责任划分不清楚的危害更大。以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工程为例,其关键条款模糊不清,缺少针对特殊地质质量验收的细化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因隧道衬砌密实度产生争议,导致工期延误。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如果施工方案不合理,可能会出现成本超支风险,质量安全事故会频繁发生。像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由于地形地质复杂,但施工方案不合理,路基和桥梁出现问题,导致成本超支 15%,交工时间推迟半年。材料采购监控不到位,遇到原材料短缺,致使成本大幅增长 30%。再加上用工、组织以及变更设计管理存在缺陷,总成本超出预算 40%,资金周转困难。

      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招投标管理措施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工程建设行业中,强化招投标管理是控制工程经济风险的关键一环。比如说,一大型医院迁建项目最初采用传统招投标模式时,参与投标的一所建筑公司在市场调研方面存在问题。该公司仅参照当地前一季度的材料均价报价,未能察觉全国性原材料供应紧张即将导致的价格大幅上涨。并且该公司内部职能划分模糊不清,负责标书制作的商务团队与负责技术方案的工程团队沟通迟缓,错误遗漏频繁出现。中标之后施工前期便遭受挫折:钢材采购成本原本预计占总预算的25%,但实际因价格大幅上涨,上升至35%。水泥采购成本预计占10%,受市场波动影响,涨到15%。人工成本按原计划为20%,然而由于劳务市场处于旺季,抢工现象严重且用工短缺,急剧增加到28%。在工期上,原计划24个月竣工,却因频繁调整施工方案以应对成本危机,延误到30个月,同时还额外产生了大量管理费用,项目经济效益严重受损。

      经过反思,项目方着重加强招投标管理工作,特意聘请行业内经验丰富的分析师组建市场调研小组,对原材料市场未来18个月发展态势以及区域劳务供需详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详细划分内部职能分工,建立高效协同机制,让商务与技术团队紧密衔接,确保标书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后续招标过程中依靠优化流程崭露头角的建筑公司,在施工阶段有效控制钢材采购成本波动在26%—28%、水泥采购成本在11%—13%、人工成本在18%—22%,大幅缩短工期到22—23个月,实现提前竣工交付,如此既节省大量成本又创造了良好社会效益,体现强化招投标管理的显著效果。

      合同管理措施

      在工程领域当中,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对于避免经济风险、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有着重要意义。以一大型桥梁建设项目来说,最初合同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在合同签订时期,对于工程变更等关键条款的定义以及费用调整机制模糊不清。这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优化产生大量工程变更,施工方和业主围绕新增工程量计价问题争议不断。仅变更费用纠纷就花费3个月时间才初步协商一致,额外耗费了约50万元的管理成本。与此同时,风险责任划分不合理,在面对恶劣天气造成的工期延误时,双方相互推卸责任,使得工程停滞了1个月,直接造成80万元的损失。

      在遇到瓶颈后,项目团队着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先是引入专业法务团队对合同条款仔细审查,清晰界定工程变更范围、计价方式以及审批流程;详细划分风险责任条款,按不可抗力、不可预见风险等类型明确划分双方承担比例且购买相应工程保险;后续施工中再次面临类似规模工程变更时,依规定仅1周便将问题妥当解决且把额外管理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遭遇恶劣天气后,凭借保险理赔以及责任分担约定,很快将损失控制在20万元,有效保障项目经济利益、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充分显示健全合同管理机制的良好效果。

      施工管理措施

      改进施工管理流程对于确保项目高效、高质量推进以及控制成本至关重要。以一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来说,在项目初期,施工管理处于紊乱状态,施工方案没有综合考虑实际场地条件与复杂施工环境,使得施工顺序紊乱,各工种在交叉作业时频繁发生冲突。材料管理混乱无序,钢材、水泥等建材被胡乱堆放,不仅浪费严重,而且取用困难,导致材料成本超出预算约15%。工期进度失去控制,原计划36个月竣工,然而实际施工30个月时,主体工程只完成了70%,按照这样的进度预计会延误6个月。

      项目团队为改变现状,用上了数字化管理系统。他们根据场地三维模型和施工工艺,精准规划施工顺序,合理安排各工种的作业时间和空间,避免了施工冲突。同时,通过智能化材料管理设备,对材料进场、存储到领用进行全程监控,按需求取用,减少了浪费。借助进度监控模块,实时跟踪工程进展并与计划对比,发现偏差就及时调整资源和方案。完善施工管理流程后,成效明显:材料成本超支控制在5%以内,施工30个月时主体工程完成90%,项目还提前1个月竣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证了交付质量,充分体现了优化施工管理的作用。

      工程管理里的经济风险得重视:像招投标时,价格波动、市场调研不到位这些问题,在跨海大桥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里都出现过;签合同的时候,承包商资质审查不严、合同条款模糊,经常引发纠纷;施工阶段,施工方案不合理、成本超支等问题出现会直接影响项目效益,实施改善措施迫在眉睫。后来,在招投标、合同、施工管理这些环节,分别采取了组建分析师调研小组、让法务审核合同、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等措施,才有效降低了经济风险,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并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工程造价管理中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工程管理中经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 国有企业非法人印章滥用的“黑洞”与“破局”
  • 解锁国企全面风险管理新境界
  • 时代徽商:从古道驼铃到智造经纬的天下胸怀
  • 邱坚强:制度、团队、分红如何折射森马价值
  • 许存耀:用拖鞋敲开全球市场的中国匠人
  • 刘欣欣: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 华住的数字进阶密码
  • 主编推荐 ...
  • “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论坛”在京举办

  • 持续打造健康家电,云米科技如何突出重围?

  • 开创历史新高 iQOO 8系列多平台全价位段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