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联合工作组抵达河南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细致调查。在离开之际,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联合工作组负责人刘佩智接受新华网采访时透露,目前已基本查清河南“瘦肉精”事件中违禁“瘦肉精”的使用来源情况。截至24日,已发现3个制造“瘦肉精”的窝点,下一步将继续严查违禁“瘦肉精”的来源、销售和使用情况,从源头打击违法行为。
联合工作组还通报,截至3月24日,“瘦肉精”事件中被河南省有关部门控制、刑拘、立案侦查的人员已达68人,其中“瘦肉精”销售人员26人,使用养殖户33人,生猪经纪人7人,企业采购人员2人,并对43名公职人员进行了调查取证。
据双汇集团有关人士透露,各地已经逐渐恢复双汇产品的上架和销售,目前检验合格的地区,将是恢复销售的第一批城市。“冷鲜肉应该恢复得快一点,因为保质期短,都是当天消化。肉制品要重新上架,速度可能会慢一些。”该人士说。
尽管双汇试图重启市场,但危机并未结束。外界的一个担忧是,双汇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鹿?
“双汇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鹿。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区别。”3月25日,万隆对记者说,“其一,上游产业链问题。‘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企业。‘瘦肉精’是别人所为。其二,抽检标准有漏洞。济源双汇已经按有关标准履行了抽检,在目前的养殖业大环境下,屠宰业执行抽检而不是100%全检,就存在着风险和隐患,标准有问题。
“其三,双汇的产品经得起检验。3月15日以来,北京按照2008年奥运会的标准进行检测,全国52个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双汇几百种产品进行抽检,双汇产品全部合格,无一例有‘瘦肉精’。问题就在济源一家工厂,双汇整体的产品是经得起检验的。”多位业界分析人士认同万隆的观点。在一位观察人士看来,当下被曝光牵扯进“瘦肉精”事件的双汇企业,只有济源双汇一家。济源双汇生猪屠宰产能占双汇总产能的6.6%。即使济源双汇整体被列为坏账,对于资产超百亿、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的双汇集团来说,最严重可能也就是自断一臂。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双汇整体的产品质量,经受了急风暴雨的检测检验,这是非常难得的。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6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65防伪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